文学|扎根河西大地,拥抱文明互鉴 《凉州十八拍》海外版权推介暨签约仪式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7 21:00

6月15日下午,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文艺出版社承办的“《凉州十八拍》海外版权推介暨签约仪式”,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圆满举办,成为本届图书博览会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标志性活动之一。

《凉州十八拍》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叶舟继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的长篇巨作《敦煌本纪》后,呕心沥血四载,创作完成的又一部聚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和优良民族精神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作品承继中国传统文学之精神气韵,以与众不同的卓越方式,使我们想起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它既是一部诗史融通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将“经书的神圣”与“说书的神奇”完美融会的深情传奇。“赵氏孤儿”经典故事的现代演绎,“胡笳十八拍”艺术结构的完美转化,对河西走廊、西北边地文化密码的重新发掘,以及对少年中国“道与义”精神的热诚书写,使得这部作品既是一部为河西走廊立传的里程碑之作,更是一部赓续民族精神、面向未来的厚重史诗。

《凉州十八拍》曾经入选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首批项目,也是2023年8月即将揭晓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自2022年12月出版问世以来,市场反响热烈,迄今已连续加印四次,并在各大文学图书销售榜和各大媒体好书排行榜榜上有名,同时也受到海外出版方的广泛关注。2023年2月,这部作品作为“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项目签订英文版等版权输出合作协议。前天,即6月13日下午,在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扬帆计划·文学沙龙”,众多海外出版机构代表和翻译者表达了对《凉州十八拍》的热烈关注和译介兴趣,与作者叶舟就“古老文明的诗意表达”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特别是今天,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凉州十八拍》更是吸引了多家海外出版方的关注;泰国曼德琳出版集团、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西班牙世界书籍出版社、罗马尼亚集成出版社等多家海外出版机构代表出席,现场与作家叶舟和浙江文艺出版社签订了《凉州十八拍》的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阿拉伯语、泰语、尼泊尔语等语种的翻译出版合作协议,达成本届图书博览会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副总编辑、党委委员叶国斌,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郑林红,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许雪娟,浙江省委宣传部版权处副处长肖斌,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凉州十八拍》海外版权推介与签约仪式;出席本次活动的海外出版机构代表有:泰国碧芭凯出版社集团公司董事会主席、泰国前国务院办公室顾问、泰国前教育部部长助理蔡松梅,泰国曼德琳出版社社长符南,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总裁凯兰·高塔姆,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中华区负责人宝云,西班牙世界书籍出版社中方代表、北京汇瑞乐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绍锋,罗马尼亚集成出版社社长科斯特尔·波斯托拉切。其中,罗马尼亚集成出版社社长科斯特尔·波斯托拉切以线上方式参与本次仪式。

《凉州十八拍》的作者叶舟出席仪式并介绍了自己创作《凉州十八拍》的初衷和感想。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兼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主持了签约仪式。

立足西北腹地,拥抱远方大海

——叶舟在“《凉州十八拍》海外版权推介暨签约仪式”上的发言

我从小就生活在黄河上游,生活在兰州这座重要的水陆码头上。1877年,当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在他的《中国》一书中首次发明了“丝绸之路”这个名词,并被世界广泛认可后,横亘于亚洲腹地深处的这一条天路,仿佛抖落了身上的灰尘,露出了它清晰的骨骼,以及斑斓的历史。巧合的是,我所在的兰州城,恰恰就位于丝绸之路境内,它被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所簇拥,东望长安,向西又毗邻着河西走廊这一条著名的孔道。如果说,写作是一种宿命的话,那么河西走廊就是我的文学版图之一,也是我的文学故乡,我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和此次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名单的《凉州十八拍》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光荣,更是使命。

用一个比喻的说法,我站在兰州这一座水陆码头的瞭望塔上,可以望断千年,看尽春秋。在这里,不仅有大河东去、佛法西来的遗址,不仅有民族融合、各美其美的传说,不仅有语言共生、和平遍地的光阴,即便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仍旧充斥着丝绸之路这一条伟大的通道,给予我们这个国家的慷慨馈赠。我以前撰写过一部纪录片的解说词,描述从丝绸之路上涌入中国内地的瓜果与蔬菜,便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种例证。比如,从先秦到两晋,我们接纳了小麦、大麦、高粱这样的粮食作物,接纳了藕、萝卜、胡瓜、胡桃、胡椒、蚕豆、芋头、香菜、豌豆和茄子这样的蔬菜,接纳了生姜、大蒜这样的调味品。从唐朝至元朝,我们又迎接了丝瓜、莴笋、菠菜、胡萝卜等等的蔬菜,迎接了西瓜、无花果、香蕉等等的水果。从明清时期,我们拥抱了红薯、花生、向日葵、烟叶这样的作物,拥抱了辣椒、西红柿、土豆、南瓜、洋葱、洋白菜、西葫芦、菜心这样的蔬菜,拥抱了苹果、菠萝、草莓这样甘甜的水果。真是难以想象,假如剔除了以上这些活色生香、琳琅满目的果蔬品种,我们的餐桌上该有多么单调,我们中国人的味觉该有多么寡淡,我们的诗歌和戏文中将会丧失多少清香的气息。但是不,人类的文明与交流,驱遣着这些植物大军一路东进,翻山越岭,服属了这一方水土,进入了我们的田野与胃囊,养育了我们的昨天和今天,构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毋庸讳言,因为政治、经济、地理和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丝绸之路这一条通道是废弃的、闭锁的、尘封的、搁浅的、为世人所遗忘的。在创作《敦煌本纪》和《凉州十八拍》的时候,我从民国年间的一份报章上,发现了“锈带”这个词,它令人目光疼痛,它让人抚古吊今、感慨不已。很显然,当年的有志之士已经替这一片西北内陆问了诊,号了脉,找见了症结所在。是的,人类的文明与交流犹如我窗外的黄河,它不应该是停滞的、僵死的、断流的,而应该是澎湃向前,一路欢歌,去拥抱远方的大海。鉴于这样的认知,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书写就是在除锈,用文学的方式,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剔除偏见与促狭,努力去擦亮被灰尘覆盖的过往,寻找西北腹地的精气神,问询少年中国的那一条光荣来路。

实际上,每一本书都是一颗果实,而作者不过是诚恳的园丁,目光殷切地期待着更多的人前来品尝,给予肯定。

谢谢大家。

叶 舟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