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发布商业航天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4 13:09

用于航天装备焊接、切割、熔覆的“闪电”光纤激光器,对农田、农作物进行高精度监测和分析的卫星高分遥感技术,可让信息化装备、大型信息系统时间精度范围从秒量级到纳秒量级的100%国产化北斗三代时频系统……如今,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已遍地开花,正在擘画“新蓝图”,造出更多、更好的“星”,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星辰大海中占据有利身位。

6月14日,“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活动举行。发布会上,《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切实提高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丰台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实现商业航天技术能力、企业质量、产业规模倍增发展。

作为中国航天的发祥地,丰台区已形成千亿级规模的航天航空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集群初见规模,创新资源汇聚,形成了以东高地和云岗地区为代表的航天产业集聚地,以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为主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构建了以火箭产业为主,卫星应用、航天材料、航天零部件、航天检测等产业为辅的多元发展格局。

发布会上提到,目前,丰台聚集了航天航空科研院所35家,航天航空相关企业110余家,国家和市级航天航空领域重点实验室9个,约有6万名航天航空领域科技人员,具备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良好基础。在丰台航天航空产业的千亿级规模中,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已突破280亿元。

不仅如此,丰台区在商业航天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众多融合创新技术应用落地,引领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2日,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天龙二号由丰台区民营航天企业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是国内首枚民营液氧煤油火箭,一举开创了国际航天和国内航天七项新纪录。2021年12月7日,“丽泽一号”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丽泽一号”是由中关村睿宸卫星创新应用研究院、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中关村丰台园的民营机构牵头,联合天仪研究院共同研发制造的首颗科学实验卫星。此外,丰台区拥有一批具有技术和产业特色的企业。航天科工、科工惯性、国卫星通等一批具有高端研发能力及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科技产业化平台企业,在航天航空产业领域都有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北京市已明确了‘南箭北星’的商业航天定位。此次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是丰台区结合自身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率先发展的重新布局。同时,激活丰台区航天资源优势,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实现倍增追赶、跨越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委主任、丰台区科信局局长赵春丽表示。

发布会上,《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切实提高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全区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加快构建与航天央企央院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为“主轴”,以做优做强高端制造产业和引进培育空天信息产业为“双轮”,以拓展航天技术应用为场景打造“航天+”产业生态圈,形成“一轴”引领、“双轮”驱动、“百+”生态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丰台区立足都市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突出“航天+智慧城市”、“航天+医疗”、“航天+节能环保”、“航天+农业”、“航天+文化”等场景应用,以航天技术拓展应用为抓手,为城市治理、医疗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着力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夯实基础、壮大优势、突出特色,形成“航天+”生态体系。其中,“航天+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方面,丰台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以推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城市运营大脑建设等为重点,积极推进航天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支持航天企业承接智慧化工程项目,推动违规预警、轨迹追踪、信息监测和发布。应用航天技术改造建设城市管廊,形成数据赋能安全运行的数字城市生命线。创新航天技术在智慧建造领域应用,支持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技术核心的智慧建造技术研发,构建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建筑场景。

此外,《三年行动计划》还提出一揽子行动方案:打造体系完整、增长有力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着力培育100家致力于航天产业发展的优质企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成为丰台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合作伙伴。建成央地合作、校企联合的商业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航天装备制造、航天材料、卫星互联网、卫星遥感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国家级、市级航天航空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结构多元、要素齐备的商业航天投融资体系,建设高端专业、转化有力的商业航天产业智库,形成文化引领、市场支撑的商业航天品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