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能否以家长诉求为导向规范“儿童食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1 15:51

“六一”儿童节到了。“儿童食品”是非常畅销的品类。对1334名家有0-14岁孩子的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平时给孩子买食品,80.2%的受访家长都倾向于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是“儿童食品”三大问题。(6月1日《中国青年报》)

关于“儿童食品”,舆论关注已久,讨论过很多次。此次再议这个话题,既因为“六一”儿童节到来,也因为“儿童食品”很畅销。当80.2%的受访家长都倾向于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说明家长们对“儿童食品”更青睐。那么,线上线下销售的“儿童食品”,是否名副其实呢?

判断“儿童食品”是否名副其实,显然要看定义看标准。遗憾的是,市场上“儿童食品”众多,但至今对“儿童食品”尚没有准确定义。再看标准,目前仅有0—3岁婴幼儿主辅食品系列标准及《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也就是说,3岁以上儿童食品目前缺专门国家标准,是个空白。

于是部分商家将简单“创新”后的食品标注为“儿童食品”,继而高价销售。不少家长只是被概念所吸引,并没有收到想象中的“儿童食品”。也有一些家长将“儿童食品”成分与普通成人食品进行对比,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两者没有什么不同。

对此,必须明确“儿童食品”定义,并完善相关标准,才能防止商家利用漏洞赚取高额利润,也才能规避部分家长被蒙在鼓里。目前,我国已发布0—3岁婴幼儿主辅食品系列标准,还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充分考虑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求,能够保障儿童食用安全。

不过,3岁以上儿童的食品,最好也有专门的国家标准。因为3—14岁儿童的身体发育,与成年人还是有区别的,应该根据这个年龄段儿童身体的特点量身制定专门的食品标准。这既能指导、强制食品企业按标准生产和标注,也能为家长选购儿童食品提供权威参考。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有食品专业人士指出,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一定要低于成年人的食品。这有一定道理。那么,如果食品企业标注的“儿童食品”,添加剂含量和成人食品含量一样,这样并不符合家长对“儿童食品”的诉求和期待。

所以,能否以家长诉求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儿童食品”值得考虑。家长们反映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说明现有标准、制度、监管,还没有做到让消费者完全满意。只有根据家长反映的问题为导向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呵护儿童成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食品产业细分和创新。

除了儿童食品标准需要完善外,还应当规范这类食品包装标签和广告宣传。对此,有关方面之前曾表示,将加快出台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做好《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等宣传解读。前者可进一步规范食品包装标签,后者可以指导家长根据需要购买相关产品。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