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研究:银行净息差大幅收窄,5月LPR报价继续“按兵不动”
金融界 2023-05-22 16:45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与上月相比均保持不变。

5月LPR报价维持不变,自去年8月实现非对称下调以来继续“按兵不动”,主要与MLF政策利率维持不变、贷款定价已偏离LPR较多、银行净息差大幅承压等因素有关,LPR报价没有相应下调的空间,后续整体贷款利率或以稳为主。

一、5月降息预期再度落空,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5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继续“按兵不动”,核心因素仍在于当月MLF利率维持不变,使得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2019年8月LPR改革落地后,LPR报价=MLF利率+加点。MLF利率作为LPR报价的锚定利率,其变动会对LPR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

梳理历次报价,自2019年8月以来,LPR共发生8次变动。其中,有5次实现了MLF利率与LPR报价的联动下调;有3次是在MLF利率未变的情况下,借助降准、存款利率定价改革等方式降低了银行综合融资成本,进而实现了LPR不同程度的下调。表明央行政策利率变动会对LPR变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同时,在MLF政策利率之外,也会综合考虑银行成本端和贷款需求端对加点幅度的影响。

5月15日,央行开展了1250亿元1年期MLF操作,本月到期10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2.75%不变,MLF实现“小幅超量平价”续作。政策利率持平前期,降息预期再度落空,也使得5月LPR报价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二、当前贷款利率已脱离LPR报价较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大幅收窄,暂无继续下调的空间和动力

贷款定价受信贷供需关系影响,目前已脱离LPR较多,暂无必要继续下调LPR以推动降价。

去年以来,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调15bp和35bp的情况下,2022年12月末,新发放总贷款、一般贷款(不含票据和按揭)、企业贷款、票据、按揭利率分别同比大幅下降62bp、62bp、60bp、58bp、137bp,企业贷款利率首次降至4%以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罕见下降100多个基点。贷款利率快速下行,脱离LPR较多,也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至1.91%的低位水平,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90%、1.99%、1.67%和2.10%。

今年以来,在信贷竞争性投放、加大实体支持下,利率低于LPR的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3月占比为36.96%,较去年12月末继续提升2.93个百分点),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2023年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下调2bp、41bp;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4%,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下调12bp、135bp。一季度贷款利率降幅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下行通道,未见拐点。

在年初贷款重定价和新发放贷款利率延续下行背景下,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承压。最新公布的监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74%的历史低位,较去年底继续大幅下行17bp;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69%、1.83%、1.63%和1.85%,较去年底分别大幅下行21bp、16bp、4bp、25bp。

从上市银行2023年一季报来看,在40家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中,有19家银行净息差低于1.8%的警戒线,14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平均净息差仅为1.86%。在此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压降信贷成本,将有可能使商业银行整体的净息差跌破警戒线,潜在的压力和风险不容忽视。

三、存款定期化现象仍严重,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居高不下,LPR加点下调受限

今年以来,存款定期化现象仍严重,核心负债成本居高不下。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新增存款接近1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仍然较强。1-4月“企业存款增量-M1增量”合计新增约3.5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1万亿元,M2-M1剪刀差维持在7.1%的相对高位,反映出企业存款定期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存款高增和定期化现状,也使得银行核心负债成本持续承压。

此外,在市场化负债方面,今年以来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上移,MLF-NCD的利差较去年整体大幅收窄,也使得LPR加点下调进一步受限。去年8月,1Y同业存单利率一度下行到1.90%的低位,MLF与NCD利差高达90bp左右,对改善银行同业负债成本十分有利。但今年一季度,1Y存单到期收益率一度达到2.75%,与MLF利率齐平,当前MLF与NCD利差在30bp左右。

为此,近期存款利率调降动作频出,也旨在稳定银行息差和加快储蓄转化。但4月以来的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调降,主要是对去年以来主要国股银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补降”,范围也相对有限。5月15日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下调,因规模整体较小,其利率下调导致的负债成本改善尚不足以驱动LPR报价达到5bp的步长调整幅度。

当前,存款利率下调成效还相对有限,LPR报价维持稳定也可让控制核心负债成本的效果得到更好发挥。

四、央行首提“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政策呵护贷款定价和息差稳定之意也较为明显

相较于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要求,近期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并延续了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的表述,表明央行既有推动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的整体考量,亦有将利率保持在合理适度水平上的内在动力,当前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的必要性很低、空间大幅收窄。

在前期贷款利率已大幅下行,多家银行净息差临近警戒线的情况下,保护好贷款利率水平的底部区域、引导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呵护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空间,也成为央行的重要任务。

五、净息差等因素约束下,后续LPR下调空间进一步收窄

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快速收窄至1.74%的历史低位,已处于警戒区域,对于银行业可持续经营、继续让利实体空间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形成侵蚀。

在此背景下,央行或将更多依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定向降息”,在降成本的同时兼顾调结构,实现差异化精准支持。如在“有进有退”的原则下,今年1月央行新设两项房地产政策工具,分别为800亿元的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1000亿元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和贷款,央行分别按照实际投入资金的50%、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利率均为1.75%,以低成本的资金助力稳地产和促转型。年初出台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也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增加了楼市调控的精准度,避免各地出现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

后续触发降息的重要因素,仍是经济和融资修复的可持续性。若消费复苏的斜率不及预期、房地产链条持续难以实现良性循环、长期投资动能疲软、民间投资继续回落,以及居民部门信贷回暖再现反复等,年内或不排除仍存在小幅降息的可能。

但LPR的继续调降,将主要取决于银行息差表现情况。除依赖于政策利率的下调外,最主要的还是要与负债端改善相匹配,以保证银行净息差维持在相对平稳水平。

未来一段时期,LPR大概率仍维持不变,新发放一般贷款和企业贷款利率可能会稳定在4.50%和4%左右的水平,下行幅度预计不会太大。而存款端,有望通过进一步引导银行机构压降定期存款点差、管控高成本的3Y以上定期存款续作规模、设定类活期存款阈值、纠正同业存款套壳协议存款以及将结构性存款期权收益纳入自律机制考核等方式来降低存款成本,进而从资负两端来共同推动银行净息差和业绩企稳。

编辑/刘洋-广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