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能玩半点“虚”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4 14:07

眼下正值就业季,各地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精准施策,多方发力,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流程。“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上线下不停歇”成为不少高校的工作常态。与此同时,部分地方就业工作中出现华而不实苗头。(5月13日半月谈)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人。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为此,上个月国办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要内容。而且,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有相关工作部署。

各地、各高校无疑是落实上面部署、推进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地方的就业工作却遭遇“吐槽”:“今天的就业讲座实在不想参加,但被老师拉去凑人头”“招聘会热热闹闹,找到工作的没几个”“就业活动搞了一箩筐,感觉学生并不买账”……

从这些“吐槽”的声音中,能听出高校毕业生不满情绪。原因是,有的校内招聘会追求氛围感,实则“花架子”,学生很难通过招聘会拿到offer;有的人才周活动追求“上座率”“参与度”,难以保障实际效果;还有高校追求“数好看”导致学生“被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既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权益与生计,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所以,就业工作不能玩半点“虚”的,任何华而不实的现象都会带来多种危害:不但伤害毕业生,而且影响就业决策;相关就业活动不但劳民伤财,还破坏就业大计。

究其原因,是某些地方、某些高校只追求“形式就业”“数字就业”,目的是为了政绩完成任务;有关方面采取的是“一刀切”考核,助长了部分高校弄虚作假。另外,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脱节,也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难。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实际上,有些不良现象存在已久。比如部分高校为单纯追求就业率,导致学生“被就业”已经存在多年,教育部曾为此发布过禁令。如今,不但某些老问题再次浮现,而且还伴随着不少新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更复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棘手。

而要改变某些地方就业工作华而不实的现象,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精准而系统的矫正。既要针对毕业生反映的各种问题采取对策,也要围绕部分高校反映的问题拿出改革方案。其中,关键在于改变不良政绩观,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考核标准,引导“真就业”。

譬如,有毕业生发现,有的企业参加校内招聘会只是为自己“打个广告”;一些受访学生反映,学校在安排日常教学工作时没有与就业工作有效衔接,给学生就业带来一定困难。有高校辅导员反映,“把就业活动的参加率纳入就业工作考核”,助长虚假参与。

这对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都是有益提醒。笔者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好不好,要让服务对象——学生说了算。所以,不能只把就业率作为唯一考核指标,而是要将高校毕业生评价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倒逼高校和相关活动组织者告别“虚就业”。

当然,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比如说先就业比“挑肥拣瘦”、“慢就业”更有务实精神,“就业梦”可以逐步实现,没有必要“一步到位”。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