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巴厘岛游客遇害案不应滑向“隐私扒皮”式狂欢
检察日报正义网 2023-05-13 15:14

中国游客巴厘岛遇害案牵动人心。据@CGTN记者团 微博5月11日消息,印尼警方正在全力调查该事件,并已形成初步报告。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天来,围绕案情的话题讨论明显跑偏,越来越多关于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扒皮”狂欢甚嚣尘上。

“币圈赚快钱”“职高女生”“炫富被杀”……一系列针对案件当事人的猜想愈演愈烈,甚至向谣言、桃色绯闻的方向衍生。一时之间,不仅受害者的身份信息、社交媒体账号、个人照片被抬到互联网上,就连家庭背景、职业情况、亲密关系也被沦为谈资,更有甚者,对受害者死因各种无端臆测、抹黑造谣。同胞命陨他国,真相尚未探明,隐私却遭扒皮,令人寒心。

近年来,饱受“隐私扒皮”困扰的不在少数,前有刘学州事件、粉发女孩事件,现有长沙占车位事件、挖呀挖黄老师事件。不知从何时开始,接受键盘侠的“审判”似乎已经成了争议性事件人物难以逃脱的环节。部分网友脱离案事件本身,化身“福尔摩斯”,费尽心力无节制“扒皮”,试图通过挖出的细节拼凑出自己脑补的“恶人”“可怜人”形象。另有一些博主为获取流量罔顾法律,不惜散布谣言歪带节奏。殊不知,这些“隐私扒皮”和无端臆测行为,不仅于厘清真相无益,还会给当事人及家属造成一定困扰,更会进一步模糊网络舆论焦点,严重误导公众认知,破坏网络生态,冲击社会信任体系。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2016年,我国出台网络安全法,专门对个人信息保护有比较明确的要求。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更是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水平提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互联网时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人人都有自媒体的今天,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肆意传播的权利。在争议性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他人隐私无底线的“扒皮”,更不是用扒来的碎片随意拼凑别人的人生,而真正需要的是,在尊重受害者及家属的前提下,对事件原因进行反思,对于案件背后社会问题等公共议题的理性思考。拥有更多的同理心,在法律框架内冷静、理性地处理每一起争议事件,方能将舆论焦点拉回正轨。

尊重他人隐私,拒绝臆测造谣,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是每一个网民的基本修养,也是一个公民的行为底线。互联网清朗空间,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编辑/赵红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