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人才培养、资源下沉……北大第一医院这样构建护理服务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1 11:38

在“5.12”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5月11日上午,北京市卫健委召开“学思想、护健康,推动首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系列之优质护理服务专题媒体沟通会,通报了近年来首都护理工作取得的进展。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绍了该医院护理工作的相关做法,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人民健康多元化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该医院现有注册护士总数2067人,中、高级职称占近45%,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近70%,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74人。截至目前,该医院床护比达到1:0.62,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需求。

针对院外慢病患者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介绍,医院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提升患者获得感。2010年以来,全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坚持优质、安全、温馨的服务理念,从护士形象建设、素质建设,到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赢得患者和社会的好评。医院启动护理员制度试点工作,由医院统一聘用符合资质的护理员,在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护及辅助帮助,减轻患者住院负担。此外,对标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医院制定提升患者满意度“十大举措”,开展“护理服务专项行动”“每小时巡视”和“假如我是病人”患者体验等系列活动,挖掘患者人文关怀内涵,医院连续多年在全国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不断拓展护理的内涵外延。李航表示,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医院针对院外慢病患者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护共同照护线上疾病管理,通过实时同步上传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数据,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疾病指导。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构建冠心病、房颤、心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术后4个MDT随访团队,对患者进行全程指导,患者随访率和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依托信息系统开设10余个护理专科线上咨询,方便广大患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构建全职业生涯护理人才培养路径

该医院的护士队伍建设正不断加强,以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李航表示,在夯实“三基三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新护士三年规范化培训,落实青年护士、高学历护士、优秀护士、专科护士、护士长等赴港澳台地区及欧美国家的“百人培训计划”。构建了全职业生涯护理人才培养路径,关注每位护士职业发展,结合护士个人兴趣和学科发展,规划专科、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发展方向,制定精准化培训方案,以胜任力为导向开展各序列培训,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护理人才梯队。截至目前,该院培养专科护士434人,涉及30个专科护理领域。

李航介绍,医院开展了多种举措,以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努力提升护士满意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合理配置人力,截至目前,医院床护比达到1:0.62,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需求。注重营造“磁性护理文化”,保障护士合法权益,以关爱护士为核心推出系列举措,如鼓励护士进行学历教育和职称晋升,积极搭建各类学习交流平台,为护士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在专科人才使用方面,开设19个专科护理门诊,设立专科护理门诊专职岗位,开通5个专科护理会诊,充分发挥护士专业价值。医院设立优质护理奖励基金,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和奖励机制,每年护士节举办庆祝活动,表彰先进典型,送去组织关怀。此外,医院鼓励护士立足岗位开展护理创新转化,重视护理创新人才挖掘和培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奖励,激发护士创新热情,提升了护士满意度。在国家急难险重任务中,医院护理团队勇担使命,冲锋在前,彰显了护理团队的风采。

优质护理资源也在下沉到基层。2015年以来,北大第一医院与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伤口造口优质护理服务联动管理模式。通过成立联动护理小组、培育社区专科人才、推进社区重点专科发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等措施,为新街口社区培养了一批老百姓身边的专科护理人才,达到优质护理服务延伸社区的目的。

李航表示,下一步,在“十四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北大医院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护理工作,通过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传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负“国家队”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