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众日报消息,“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山东潍坊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王伯祥于3月13日逝世,享年81岁。
政知君注意到,王伯祥曾任寿光县委书记,系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
“有风险也得办”
王伯祥,男,汉族,1943年2月出生,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他曾先后担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
1986年6月,43岁的王伯祥出任寿光县委书记。彼时的寿光是有名的贫困县。
“那时候,在潍坊所有县市区排名中,寿光县列倒数第三。”王伯祥说,南面,农民守着几亩薄田受穷,北面更糟,“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从上任第一天起,王伯祥就打起了长远发展寿光的算盘。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园子”。寿光是农圣贾思勰的故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尤其是寿光南部,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蔬菜种植。田间没有连接市场,寿光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菜贱伤农的苦涩。
王伯祥回忆说:“当时,菜为什么卖不出去?经过调研发现,就是流通渠道不畅。那时候,只有那么几个国营公司经销蔬菜。因为你要抓市场,就必然发展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就可能承担政治上的风险。”
“抓流通重于抓生产,市场是第一位的,有风险也得办。”
从1986年开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次扩建,从占地20亩扩大到600亩,常年上市蔬菜有120多个品种,辐射全国,并出口日、韩、俄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蔬菜15亿公斤,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推动寿光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一号菜园子”。
“大胆试,天塌了,我顶着”
有了蔬菜流通市场,王伯祥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蔬菜“夏天是草,冬天是宝”,要是冬天也能大面积种菜,农民的日子可就更好过了。
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拿来一根产自东北大棚的鲜黄瓜,王伯祥看后格外惊喜。原来,这黄瓜是王乐义的堂弟从东北带回来的年货,而且还打听到了种黄瓜的人叫韩永山,冬天不生炉子就能种出黄瓜来。
种黄瓜不用生炉子!王伯祥眼里一下子放出了亮光:“这不是黄瓜,是黄金呀!东北能种,咱们也能种!”
于是王伯祥费尽周折去东北请来韩永山,但是建一个大棚需要六七千元,这对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农户来说,是不敢想象的数字。
“尝试新鲜事物,不会一帆风顺的,我得带领大家有决心搞起来。”王伯祥到田间地头动员,并承诺:“大胆试,天塌了,我顶着。”
可是新的麻烦又来了,当时正值8月上旬,要想在春节前收获黄瓜,必须马上建棚,而正值玉米孕籽灌浆的季节,砍了玉米破坏了粮食生产,这责任谁担当得起呢?
“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就大胆干!这不是无故‘杀青’,是为了搞大棚试验,如果有什么责任,我一人承担。”王伯祥的话,给大伙吃了定心丸。
1989年8月10日,20多亩玉米砍掉了,17名党员带头建起大棚。
第二年,17个大棚平均纯利润2万多元,造就了17个双万元户。王伯祥当即拍板在全县推广,紧接着,五千多个大棚在寿光拔地而起。
1991年10月,王伯祥调离寿光。前来送行的人越聚越多,大家纷纷握住王伯祥的手,含泪送别他们的“百姓书记”。
五年间,寿光企业总产值翻三番,利税增长近十倍。王伯祥为寿光留下了3.3万个蔬菜大棚,120万亩收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4千家蒸蒸日上的企业和10万多个“万元户”。
如今的寿光已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蔬菜之乡”。
“改革先锋”、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习近平会见王伯祥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指出,王伯祥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进行了表彰,王伯祥作为其中一员,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他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立足寿光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全力扶持和推广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蔬菜产业化模式推向全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王伯祥的表彰词。
2019年9月,王伯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
王伯祥说,干事创业一定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的检验。这也正是他被寿光人民口口相传、念念不忘的原因。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 大众日报 淮坊日报 闪电新闻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艺龙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