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七七”顺利完成手术:移除梗阻竹节,并制定了细致的后续治疗及护理方案
解放日报 2023-03-09 07:01

记者8日从上海野生动物园了解到,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兽医、饲养专家,上海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专家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兽医团队组成的专家组本月初经过近两小时的手术,已顺利将“七七”的梗阻竹节移除。术后,专家组为“七七”制定了细致的后续治疗及护理方案。

随着对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保护的不断升级,疾病已成为大熊猫数量减少的首要原因。以野生大熊猫为例,有研究指出,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死因是营养不良导致衰竭,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排名第三的是蛔虫病。此外,心包炎、肝炎、肺炎、肝癌等疾病也是导致野生大熊猫死亡的原因。

在人工圈养环境下,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大熊猫的“头号杀手”。东北林业大学、成都动物园、福州熊猫研究中心曾共同做过一项研究,分析因病死亡的大熊猫,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不健全的亚成体死亡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4%以上。

肠道疾病是大熊猫的常见病,如果延误病情,对大熊猫而言较为凶险。记者整理公开信息发现,2016年以来,仅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就至少有4例大熊猫的死与肠道疾病有关。资深兽医表示,肠扭转、肠梗阻会在短期内引发肠道坏死、出血、穿孔、内毒素中毒等症状,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办法,一旦确诊应尽快动手术。

据上海野生动物园介绍,今年2月24日夜间,饲养员发现“七七”出现活动少、休息多、食欲欠佳等异常表现;2月26日初步诊断肠梗阻,采取输液、润肠等措施;2月27日将“七七”送往上海仁济医院进行胸腹部CT检查,确诊为肠梗阻;3月1日下午,为“七七”实施手术。从发现问题到动手术,整个过程不到5天,为“七七”抢出了宝贵的生命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馆员葛致远表示,作为大熊猫主食的竹子是引发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因素之一。大熊猫的消化器官和消化酶至今仍保留着肉食性动物的特点,比如消化道短、无盲肠、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间短,且消化纤维素的酶和微生物少等,导致它们对于植物性食物的营养吸收率比较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每天可以消耗14公斤至20公斤竹子。要在非竹子产地储备足够多的竹子给大熊猫当口粮,绝非易事。2020年底,旅加的大熊猫大毛和二顺,正是因为竹子供应短缺而提前结束租期,回到祖国怀抱。

大量进食竹子能够保证大熊猫吸收足够的营养,却因此苦了肠胃。竹子中大量的粗纤维素难以消化,它们和部分大熊猫狼吞虎咽时吃下的竹节一起,对肠道造成损害,导致胃肠炎、胃肠出血、肠扭转、肠套叠等疾病。

葛致远认为,提高精饲料和竹粉配合料的使用,或许是能有效减少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解决对策。除了调整饲料的配方,还有业内人士提出了更彻底的解决方案——让圈养大熊猫回归自然,在食源丰富的前提下,大熊猫或许能摆脱对竹子的依赖,自行搭配更健康的“菜谱”。

但时至今日,将圈养大熊猫大规模外迁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比如圈养大熊猫有野放环境无法追赶的科技等资源的集中优势,此外,还要考虑圈养地区在资金、情感等方面的付出。不过,大熊猫终究是野生动物,人工饲养或许能暂解灭种的燃眉之急,但不是最优解,也不是最终解。

文/陈玺撼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图可爱|来看,“海归”大熊猫们的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4-11-25
他们在四川“找”大熊猫 通过声音和“便便”的走向来定位
成都商报 2024-08-01
聚焦巴黎奥运会|旅法大熊猫见证奥运圣火传递
新华社 2024-07-09
大熊猫“云川”“鑫宝”启程赴美开启新一轮合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6
用大熊猫粪便当教具,北京动物园有位爱研发的科普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07
旅德大熊猫双胞胎“梦想”“梦圆”要回家了
新华社微博 2023-11-17
旅美大熊猫为何出现乞食行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7
科普|作为熊的近亲,大熊猫凭啥不冬眠?
科学辟谣 2021-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