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镜 | 文艺评论,舌再毒,不如理要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3 21:32

一首《乌梅子酱》引发的网络热议,实际上反映了当下中国文艺评论的一个尴尬的现实:相当一部分评论人完全忽视艺术评论的科学性,忽视美学与艺术学规律,以个人感受和臆想来代替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客观现实,只求夺人眼球,不求真理与实际。

近些年,为了生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撰写艺术评论文章或者制作相关内容的短视频。其中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艺术积累,对于艺术评论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如美学和艺术学鲜有涉猎,对于具体某种艺术形式也缺乏足够的理论认识,如艺术常识、艺术史、艺术创作手法等等。更不具备“艺术评论”作为一个专业来说,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如客观、理性、科学。

但是这些人却知道如何获取流量,他们迎合一些网民的阴暗心理,先给自己粉饰上一层“专业”的金漆,再全凭一张嘴,用尽尖酸刻薄,讽刺挖苦之能事,炒概念去掩盖批评内容的“假大空”,至于这个作品好在哪,不好在哪,到底为什么能流行,或者为什么被抛弃,最终也说不明白。这些人不管是否以“专业”来示人,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艺术评论搞成了“泼妇骂街”。

应当说,“毒舌”现象所以在艺术评论领域中频频出现,甚至走红,与商业、流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过去艺术评论领域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忽视大众对一些艺术作品嗤之以鼻的现实不顾,“只夸不批”“只捧不贬”有着密切关系。但实际上,“毒舌”现象与“捧夸”现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脱离实际,忽视科学,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良心,对艺术家、对艺术作品、对大众、对社会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完全起不到对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的帮助与提醒的作用,也起不到推广和普及文艺的作用,更起不到“美育”社会,提高大众艺术鉴赏力的作用。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文艺评论起到了反向作用,他们泯灭了艺术良心,妨碍了艺术创作,伤害了艺术工作者,愚弄了艺术接受者,影响了国家的文艺生产和文艺事业发展。

中国的文艺,需要批评,中国的文艺批评,需要良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满羿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北京文艺评论》全新创刊首发 张旭东、张莉等12位评论家签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9
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名单揭晓
中国艺术报 2024-01-16
文艺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北京评论》杂志呼之欲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0
艺镜 | 炒作毒舌乐评人,有悖于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要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1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1
百余家文艺机构参与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 55个剧本线上推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9
聚焦北京文艺的价值向度与艺术创新 2022北京文艺论坛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2
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揭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