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教坏了孩子?专家回应:毫无必要的杞人忧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3 16:58

“网友认为,因《水浒传》有大量暴力血腥的描写,生怕教坏了孩子。这是毫无必要的杞人忧天。我觉得浙江省教育厅的回答是客观公正的。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积极引导,辩证、全面、客观地去看待《水浒传》,透过故事去看待历史语境、社会发展还有里面隐藏的人心。”针对网友认为《水浒传》不应选入教材的观点,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市延庆区作协副主席林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浙江省教育厅政研室:将《水浒传》收入中小学课文有三点考虑

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建议“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于2月8日作出专门答复。称关于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知名学者此前也认为《水浒传》“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可见来信的顾虑与担忧有一定道理。

对于为什么将《水浒传》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认为主要有三点考虑:即《水浒传》文学价值巨大。《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书中,至少包含了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另外,《水浒传》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水浒传》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是阅读《水浒传》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阅读《水浒传》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传》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因此,既不能一味地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

再次,《水浒传》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其实是前面两点的延伸。《水浒传》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传》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

武侠文学研究者林遥:不能脱离时代的环境去看待文学作品

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市延庆区作协副主席林遥认为网友所说的《水浒传》有大量暴力血腥的描写,生怕教坏了孩子,是毫无必要的杞人忧天。他觉得浙江省教育厅的回答是客观公正的。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积极引导,辩证、全面、客观地去看待《水浒传》,透过故事去看待历史语境、社会发展还有里面隐藏的人心。

“我个人认为《水浒传》可以光明正大地选进课文里。”林遥说,《水浒传》小说当然有负面的一面,可是回看中国古典小说,甚至西方的古典主义小说,仔细分析,都具有负面的影响。

林遥告诉记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的环境去看待文学作品,今人的眼光要远超古人,平时接受的资讯,也要比古人多得多,要相信学生能够分辨得出哪些是好、哪些是坏,而正因为知道它是坏的,才可以延伸思考:为什么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这样,而我们时代进步的意义又在哪里,从而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价。

林遥强调,一味强调《水浒传》的问题而将其剔除,不让学生去读,其实是一种倒退。他介绍,自己少年时嗜读《水浒传》,一套三卷本的书几乎被他翻烂,书脊断裂,凌乱脱页,但到今天也没产生三观不正的问题。

林遥还引用明代文学家李贽《读通鉴论》里所说,“上不能养民,而游侠养之,侠遂横于天下。”在他看来,《水浒传》最厉害的一点,就像古人所说的乱自上作,它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对此,林遥撰写的《中国武侠小说史话》里,特地将水浒传单独列为一节,来阐述《水浒传》的巨大意义,包括其故事的流行,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水浒英雄身上的匪盗气及真实的武术世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