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明夷》:诉说近代史学历次转型的来龙去脉
海南出版社 2022-12-02 16:00

作为一位一直潜心近代史研究的学者,马勇先生的著述每每出版,总会获得历史学界以及一批忠实读者的关注。而此次海南出版社接续《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之影响力,再度出版马勇先生关于近代史研究文脉的佳作《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可谓是历史学界的一大幸事。

《明夷》一书为马勇先生梳理史学研究的历史经验文章的集合,分为“老辈史家的经验”和“我的史学研究”两大部分。“老辈史家的经验”,介绍章太炎、蒋廷黻、张荫麟、范文澜、胡绳等前辈从事史学研究的经历,他们进行史学研究时受到的一般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秉持的史学观念和方法等,分析《訄书》《清代学术概论》等史学名著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我的史学研究”则介绍了马勇老师自己从事历史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可供相关专业的读者学习和借鉴。

本书以大开大合的学术姿态,祛魅、存真,重新构建了近代历史历次转型的整体脉络。

明夷,细究其意,意为不论情况多么艰难,我们还是应当坚持下去,才能走向光明的前途。马勇老师曾说:“近代中国是在悬崖上行走,命悬一线。”这一蕴含深意的书名,可能正好切合了马勇老师的希冀与对那段兼具光明与黑暗的历史的复杂情感。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历史学家的头上,便是一片莽原,这对近代史研究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历史越近,就越需要在重重的资料中发现那些真正重要的、带有最少的时代局限性的文字,而这最考验历史学家对立场的坚定。

马勇先生曾这样说:“历史机遇让我来到了近代史所,我不应该辜负这个机遇,不能对研究所主流学术一问三不知。”于是从进所开始,马勇先生便拿出了全部精力恶补近代史课,系统阅读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巨著,又按图索骥,在所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漫无边际地阅读。可能正是因为在这样浩如烟海的书目中尽情埋头苦读,才造就了马勇先生独特的历史眼光:无论何人何事,他总带着一丝温情的眼光。

在本书中,作者致敬前辈、辨章学术、反本开新,以不卑不亢、不偏不倚的历史态度书写着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章太炎、梁启超、陈黻宸、邓实、王国维……沿着他们的历史书写脚步,诚恳而又全面地分析了新旧时代转换之际学术进步的可能、力度与局限。除此之外,本书还求真求变,揭示了甲午战后中国学术的整体性变动;研究了互联网时代的历史研究与书写,开始探讨大众历史写作的意义与方法;以独到的方式阐明了史学本质和史家责任。

“在相当程度上说,历史学是主观性最强的学问,是对人类智慧的终极考验。历史学也没有办法真正复原过去,更没有办法像实验科学那样重新实验。读者、听者是否认同历史学家的分析、判断,主要的就看研究者的结论、记录能否做到历史与逻辑一致。历史学无法重建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场景,但历史学永远都以还原历史、回到现场、达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为基本学术诉求。”马勇老师的这一段叙述,正是对《明夷》这本书的希求。

“明夷出卦,上下其光。细读是书,冷渠可热。”这是郭世佑先生看完《明夷》后的评价,或许也正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诠释。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书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新译本)上下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8
历史|王汎森先生《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简体版首次问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书讯|一部知名历史学者的访谈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历史|国际史学史专家王晴佳,宏大思潮结合名家个案,再探中国史学的近代革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历史|纪念甲午战争130周年 历史的硝烟中, 英雄的荣光与国家的悲歌交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2
新知|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4-04-01
社科院发布《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
中国新闻网 2024-0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