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融入生活呈现立体文化景观 老舍戏剧节探讨“老舍笔下的西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3 16:19

由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2022第六届老舍戏剧节“老舍笔下的西城”论坛,11月22日在线上举办。擅长京味儿戏剧的编剧、导演、演员方旭,京味儿作家刘一达,中国老舍研究会副秘书长史宁及北京正阳书局“掌柜”崔勇一道,带观众“云游”北京,探寻西城文脉,并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各自对于老舍先生作品的感触与“老舍文化名片”的认知。

老舍先生的文字传递出来的是“感同身受”,是亲和、接地气

老舍先生出生于西城的小杨家胡同,后来工作和生活的很多地方也围绕西城展开。“他笔下的文学作品当中大部分其实都是以北京的真实地名出现,人物活动的场景基本都是真实的北京地名作为他们活动的舞台,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梳理之后会发现,他作品真实地出现北京地名最多的便是北京的西城。”中国老舍研究会副秘书长史宁表示。老舍先生开始写北京、写故乡是他离开北京之后,“1924年,老舍先生公派到英国教学,到了英国之后他开始有了非常浓厚的思乡情结”。

而作为多次将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搬上舞台的编剧、导演方旭则认为,“北京是老舍先生整个文学创作的根基,北京他的这个出生地是老舍整个文学创作的一个根基,只要你翻开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能明白,北京这个出生地对于老舍先生到底意味着什么,他把对于北京的情感进行直接关联,等同于对母亲的情感。”而对于老舍先生文字间流露出的“亲切感”,方旭则认为是因老舍先生来自于人民,他所有的创作都是身在其中,“我觉得老舍先生文字表达传递出来的就是‘感同身受’,所以大家会觉得他很有亲和力,接地气、有味道。”

作家刘一达直言中国作家最喜欢的就是老舍先生,而他本人也是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拜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我个人理解老舍先生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是语言,老舍先生从1930年代就开始出版,到现在依然很有市场,他的语言在其中有很大的因素,我写《北京话》这本书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感受到他真的是把北京话用活了,用绝了。”

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要知道你想和今天的观众聊什么

被称作“老舍专业户”的编剧、导演、演员方旭,谈及改编,他对老舍先生文字最大的感受便是“人物”,“我觉得他的神来之笔就是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后来我看到他一些创作的札记,里面就提到其中一个人物是他的一个亲戚,是他在胡同里见过的。比如说《离婚》里的张大哥,这个人物在生活当中是有原形的,他不是完全凭想象来的,老舍先生笔下人物亲切也和这一点有关。”

虽然老舍先生的语言和笔下人物极具亲和力,但方旭也表示:“今天我们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要知道你想和今天的观众聊什么,能不能跟观众聊起来,这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为什么改编《牛天赐》,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内容能与今天的观众聊到一起。因为它讲了一个关于成长的话题,比如小的时候家长说手不能抠耳朵,不能挖鼻子,不能搁兜里,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一聊这事儿,大家觉得马上代入童年记忆。”令方旭欣慰也有些惊讶的是,确实有很多年轻观众因为看了《牛天赐》再回去看老舍先生的原著,“他们也觉得很惊奇,说老舍先生的文字这么好玩”!

而在作家刘一达看来,老舍先生可以称作是“北京的名片,西城的名片”,“从老舍先生的经历来看,年轻和中年以后回到北京,生命的两头都是在北京,可见他对北京的感情。老舍先生的原话是,‘透到骨血里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文化,所谓文化的熏陶就在这儿。”

为适合的空间打造沉浸式老舍作品

因为喜欢北京文化、北京历史,崔勇创办了“正阳书局”,后来在西城区“文物活化”的政策引导下迁入现在的砖塔小院。如今,正阳书局收藏了很多老舍先生早期的出版物及文献,其中包括老舍先生主持北京市文联第一届第一次会议时候的工作报告。崔勇说:“我记得老舍先生对老北京有这样一个描述:北京的特别之处就是有空儿。我觉得这个‘空儿’不仅是城市空间上的,更多的是人的生活方式,有空去读书,有空去享受欣赏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

将问题延伸至如何将文学、戏剧、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史宁说:“我们把想象力发散一些,看能不能把老舍先生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说中的场景、人物互动的环境融入我们生活当中、城市当中,形成一种立体的文化景观。”

对此,方旭也希望能有合适的机会通过作品进行尝试,“如果有合适的会所、老的院落,我们可以尝试从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合适的素材,为空间量身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演艺作品。让这个空间真的能够活起来。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体验更真切,能够更直接体会到所谓的老北京文化到底是什么,把它变成可触摸的东西,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做法。”

到目前为止,大戏看北京·2022第六届老舍戏剧节已展演已演出19部剧目、38场,其中作为行业风向标的戏剧论坛也正逐一展开。本周五和周日还将有《新时代的“戏剧观”》《文学名著改编为戏剧的实践与探索》两场论坛在包括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在内的各平台播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培养戏剧新生力量 第八届老舍戏剧节推高校戏剧Showcase公益展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1
三个月90余场演出 北京首演剧目占60% 2024第八届老舍戏剧节今日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老舍的影像之路:文学的精髓,时代的新意
北青艺评 2024-09-12
《文学的响宴——老舍的城》纪念演出开启“文学新声代”海选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5
壹戏剧大赏方旭折桂年度最佳导演,《骆驼祥子》“很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第七届老舍戏剧节论坛一起聊聊怎么做戏剧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7
时代颠簸,谁在拉车?全男班《骆驼祥子》:看经典如何打败时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第七届老舍戏剧节国际单元回归 闭幕大戏将上演全男班《骆驼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