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时代来了!该如何做好养老规划?银行、保险、证券理财产品怎么选?
界面新闻 2022-11-15 11:14

经历了将近五年的试点之后,个人养老金实施细则于近期出台。

递延式缴税、每年12000元额度、相对应的3%的个税税率……《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出台补齐了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拼图。

个人养老金政策出台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规划养老资金储备?金融机构竞争格局有何变化?界面新闻近日与国民养老保险产品精算部总经理助理杨东风、天风证券金牌投顾唐鑫和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展开对话,围绕上述话题探讨个人养老金时代该如何做好养老规划。

个人养老金细则出台影响何在?

界面新闻:今年以来,酝酿多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一周前《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出炉,同时多项个人养老金相关配套制度细则落地。这些政策办法的出台对于我们普通人会产生哪些影响?

杨东风:一是帮助我们建立个人养老金储备的理念,伴随着多方政策的落地,养老金融将成为社会热点,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券商等个人养老金参与机构以及媒体都会加大养老金融知识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养老文化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建立个人养老金储备的理念。

“双11”线上线下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各种的折扣与补贴,个人养老金的税收政策可以看作是为购买养老金融产品的客户提供的补贴。所以从个人利益的出发,我建议只要达到缴纳个税的标准的普通的老百姓都应该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提早为退休准备好养老金。

唐鑫:各种政策办法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让利投资者,便利投资者的监管导向,比如证监会会依据一定条件,公布一个产品名录,投资者只能选择名录上的基金产品,这就帮助我们个人进行了一次筛选,起码选择参与的基金产品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同时也会每季度发布并将不定期移出不符合规定的产品或机构,让个人可以安心选择名录中的产品。

同时,政策提到坚持普惠金融降低服务费让利个人投资者,比如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的基金份额不得收取销售服务费,可以豁免申购限制和申购费等销售费用,对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一定的费率优惠,要求相关机构设立针对个人养老基金投资业务的服务专区,提升业务便利性,相较个人平时参与的传统基金体验而言是多方位的提升,会让更多人学习了解基本金融理财知识,建立理财习惯,进行长期投资,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封闭运行,多年后才能够从账户中提取。

从过往表现来看,多数投资者往往更多的是在追涨杀跌,在人声鼎沸时买入,在无人问津时唾弃,虽然上证指数目前仍在3000点附近徘徊,不过多数基金长期年化收益仍是较为可观,比如中证500指数自2005年至今年化收益率大概在11.3%左右,从长期投资收益角度来看,年化收益还是比较不错的。所以养老金账户可能解决多数投资者拿不住的问题。

黄大智:对于个人而言,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其实相当于是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了一个养老金的来源,以提升未来退休之后的养老和生活的水平。以最低年限15年的缴费期限去看,缴费15年的社保养老解决的是退休之后生活的基础的物质保障。现在个人养老账户包括个人商业养老第三支柱,解决的是未来更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同时,这次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里最被大家关注的有两点,一是每年12000元的额度,二是税收优惠,因为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是可以暂时不征收投资收益税的,只是领取的时候征收3%的税收,这涉及到会真正对哪些人群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

虽然个人养老金账户所实施对象是所有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理论上所有参加这两项保险的人都可以去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其实这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税优,就是去区分一个个人养老产品是税优型的产品,还是非税优的产品。

如果把税优作为考量,再把税优额度考虑在投资的考量范围之内,其实影响的范围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现在个税的免征额是5000元,再加上普遍性的专项扣除,按照1000至1500元计算,再加上每月平均1000元的养老金的税前扣除的额度,那也就相当于税收优惠的部分针对的是月收入在7500元以上的人群,对于年收入来讲在9万元以上的人群,从这个角度而言,税收优惠所覆盖人群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大。

除此之外,其实个人养老金这种账户制度,包括对第三支柱的补充,影响的是所有的人群,也就是所有缴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两类人群。

界面新闻:综合国际经验来看,只有养老金替代率超过70%,退休人员才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根据实施细则,每人每年有1.2万元的额度,这个额度对于多数人来说合适吗?

唐鑫:个人觉得这个数额目前看还是比较合适的,每年缴纳上限12000元,可以按月或一次性缴纳,那可以换个角度,就像基金定投一样,拆分下来每月定投上限1000元,如果觉得紧张,也可以每月,300元、500元参与,可根据自身情况来酌情把握,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适当存储,宽裕时按上限缴纳,紧张时适当降低,有很大的灵活性。

同时,个人养老金对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更多起到额外补充作用,所以整体养老金的组成中可能不是主要部分,倒过来再推算一下,未来在领取时,在正常的领取养老金后,还能每月再增加之前每月参与的部分,如每月500元、1000元对应购买力的收入,那在总收入上还是不错的,应该也不能排除未来这个上限标准是否会进行调整。

如何选择养老理财产品?

界面新闻:以一位30岁男性举例,每年向个人养老金账户存足1.2万,至60岁可以领取时账户里累计已投资36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谨慎选择这笔钱的投资方向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多渠道的各种养老金融产品有哪些特点?我们应当如何选择?

杨东风:养老金融产品的差异从产品的角度上,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的优势是收益稳健。普通型的养老保险,以及养老储蓄,客户在购买的时候就能够确定未来领取的金额。

从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角度,养老储蓄和养老保险都是属于表内的业务,是占用公司资本金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需要用资本金来确保客户未来的收益。所以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经营养老金融业务注重的是稳健经营。除了公司需要稳健经营之外,监管政策上也有一些机制设计,比如保险行业有保险保障基金机制,商业银行也有存款保险机制,都是为了保障客户的权益。

从资金安全的角度来讲,我建议选择偏稳健的个人养老金产品,通过长期复利滚雪球的方式积累养老金。

唐鑫:券商渠道代销产品可能会以理财类和公募基金类为主,存在波动性是产品的特点之一,由于资管新规的实施,理财产品也需要像基金一样净值化管理,也会像基金一样有净值涨跌的显示。

在挑选产品方面,首先是先由证监会发布符合条件的产品名录,投资者将在名录中选择具体的产品,比如选择公募基金时,要了解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长期投资回报业绩等相关信息;其次要选择符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基金,比如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在筛选时可着重关注投资风格稳健,投资品种分散,波动率较小的产品;最后就是保持良好心态,投资权益市场就避免不了承受波动,要做到不以涨喜,不以跌悲,这个账户是长期封闭的长跑账户,如果常常关注短期一时涨跌,或收益没有跑过XX基金,势必影响日常心态,与长期投资初衷相违背。

黄大智:从产品的选择的角度来讲,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里提到,可以投资很多产品,包括存款、理财、公募基金和保险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厘清一个问题,就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对个人养老而言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一个个人养老第三支柱非常重要的的一个补充,既然是补充,其实相当于如果把第一支柱,即全民的养老保险作为基本账户,那个人养老金账户可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提升养老金水平,也就是对未来的收入起到提振的作用,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基础性保障的作用。所以,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作用来看,它的投资的风险偏好可能相对基本的养老金而言要更高一些。

当然,每个人的风险偏好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人觉得养老金账户就是要做保本保收益,只是定期有一个账户能够储备未来的养老资金,所以可能会去选择存款。但是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像理财和基金这类的产品,在整个个人养老金的账户之中的比例,可以更高一些,因为它毕竟起到的作用是对于未来退休资金收入的提升作用,

同时,从适应人群的角度来讲,目前,对于个人养老金,包括个人养老账户关心更多的人群,可能主要是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群,他们距离养老退休的年龄还相对较长的,如果是以一个长期的目光去选择投资产品,就需要看到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比如利率下行的趋势,需要根据趋势去选择产品,而不能把目光放在过于短期目标上。

界面新闻:从您自己的角度来看,会怎么去分配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杨东风: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养老钱就是为未来的退休生活提供基本的生活以及基本的消费支出,我偏重稳健的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在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12000原之外,还需要进行投资,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

唐鑫:我会对自己做一定资产配置,通过自己不同阶段的一个不同情况,比如说年轻的时候可以适当配置一些高风险的产品,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会风格会逐渐趋于平衡。

配置方面,主要还是要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因为每个人对风险偏好不同,风险风险偏好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包括对波动的承受力不同,因此我个人可能会倾向于以权益类目前为主,然后结合着理财和存款类,存款类会比较少,可能还是以理财和权益类为主,目前倾向于一个中风险的一个配置方案。

黄大智: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出台之前,我就已经对自己的个人养老的产品做了一定的配置,包括公募的养老FOF目标基金,包括三年的养老目标基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因为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之前,保险是一个最主要的部分,像两全险也都有配置。

对于个人养老金账户而言,我对于它未来的规划,是在整个未来的养老金中起提高的作用。所以就目前的风险偏好而言,我更多想把它配置到中风险,甚至稍微高风险的产品,比如公募基金类的产品,然后再加上权益类的产品,当然肯定是以类似FOF基金或者权益类基金做打底,除此之外还要做一定的资产配置,加配一定的基础性的存款和银行理财。

机构布局养老产品有何趋势?

界面新闻:9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促进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参与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划出范围,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都在其中。您认为未来保险公司相关产品设计会有什么趋势?

杨东风:我认为未来有三个方面的趋势,一是产品更加普惠安全,因为个人养老金是一个政策性的业务,国家给予了税收支持,那么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降低销售费用等方式进行一定的让利,使个人养老金的产品更加普惠利民。个人养老金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养命钱,同时也需要确保的资金安全。

二是简单易懂,个人养老金是多行业参与的业务,谁的产品在安全的基础上简单易懂,谁就能获得客户的认可。所以我认为简单易懂,是未来保险产品在个人养老金方面的一个趋势。

三是创新,因为个人养老金面临多行业的竞争,那么就需要保险行业学习其他行业以及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对现有的产品和经营模式进行思考和创新,通过创新来提升我们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界面新闻: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已进入深水区,面对《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出炉,基于个人养老业务,券商是如何与财富管理经验相结合的?

唐鑫:个人养老金业务是财富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客户养老刚性需求。据中信证券测算,2035年个人养老金规模或将达到12万亿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落地,意味着,养老理财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所以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过程中必须覆盖的服务内容,多家券商也都在积极备战,希望通过个人养老金业务对进一步拓宽证券客户基础、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品牌效应。

券商的优势在于有一定客群基础,客户风险偏好或者是对权益市场了解程度相对多一些,有财富管理经验和投顾能力,券商可以通过投研投顾能力和资管经验能有有效结合个人养老金业务。具体来说,个人养老金账户,都是希望未来能够收获满满的,如果只靠存款和理财产品,是很难有明显差异的,那决定账户未来上限的可能就是在于投资权益市场的公募基金,像券商投顾长期关注权益市场,可以为个人优选产品和根据客户需求量身打造资产配置方案,还可以与公司多项业务互补,券商自身也有一定的运作能力,符合条件后也可以发行养老产品,通过以上几方面补齐客户资产配置中的长期配置需求,完善券商财富管理的闭环。

金融机构竞争格局有何变化?

界面新闻:对于成为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来说,在布局个人养老产品方面会有哪些先发优势?

黄大智:从短期来看,无论是公募基金机构,还是服务机构,比如商业银行这类机构,短期优势肯定是有很大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先发优势并不明显。

从投资类机构角度看,它们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更好的产品,因为账户端并不在这类机构那里,账户端目前来看只能是在银行这一侧。那么,从投资机构提供产品的角度而言,肯定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上周五很多的公募基金都发布了Y类的基金供以后的投资者去选择,很显然先公布的基金的机构是为了在投资者心中已形成用户心智,即我们这里有养老金的产品,产品也是比较先发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会先在用户心中形成一种购买心智。

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实投资者选不选择这种产品,或者是选择购买多少产品,还是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能力。比如,波动性是不是大,收益性是不是强,这些其实是取决于机构本身投研能力,包括自身的历史文化因素,所以并不是短期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养老这件事,很多人在选择养老产品时其实是非常慎重的,因为关系到退休之后,在没有工作收入之后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在选择产品时,可能对机构本身的审查,包括对机构本身的研究,相对的要求会更加严格一些,因此,那些具有长期的品牌优势,并且具有长期的更好的收益的投研实力更强的机构,反而具有更强大的优势。

此外,个人的账户端,也就是商业银行,从短期来看,商业银行成为居民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入口,对于银行而言,可以依托入口去建设养老金融的产品,也就是前期拥有更多的销售渠道,例如有更多的线下的网点的商业银行可能会更好的先发优势。

但是从长期来看,因为居民可以转移个人养老账户的到其他银行,随着个人养老金账户发展成熟,账户端能否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是否能够提供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是商业银行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中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关键点。这里关系到的产品是不是有差异化,投资能力是不是够强,综合财富管理能力能不能比其他的银行更具有优势,这才是决定作为账户端的银行能不能在整个养老服务中取得支撑的关键。

界面新闻:您对未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机构在个人养老产品、养老金融方面的竞争格局有哪些判断?

杨东风:保险公司主要是在两方面有优势,一方面,产品的长期稳健的养老属性特别符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性的需求,所以在产品的长期经营管理方面,保险公司是有优势的。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长期的投资的领域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因为个人养老金是一个长期属性的产品,对应的投资管理也需要遵循长期投资的理念,所以保险行业长期投资的经验有助于管理好客户的养老金。

唐鑫:个人认为未来行业混业经营和各公司差异化发展路线或是发展趋势和常态,在混业经营上,客户在银行、券商、或保险机构都能买到其他机构的产品,彼此不用特别细分,各家金融机构是有竞争也有合作的状态,比如竞争可能存在在个人业务层面,而合作又在机构业务层面。而差异化发展则根据各公司定位、侧重的不同,导致发力点不同,可以着重在产品发行上,或者着重帮助投资者具体配置选择服务上,这样各公司在各环节上扮演不同角色,互相配合,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黄大智:来各类机构是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从各类的机构在整个养老金制度之中扮演的角色来看,还是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比如券商和公募基金,在个人养老金制度中更多的扮演后台,就是 To B的角色,因为这类机构更多的是提供产品,包括后端的养老金产品的研发和投研的服务。

对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更多提供的是To C的服务,比如,商业银行提供的是一个全方面的账户服务,但同时是养老金产品的销售机构,还是养老金产品的提供机构,因为有存款产品和理财类产品。保险公司就比较特殊,作为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提供方是原来的第三支柱的主力之一,同时又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应的养老的产品,所以从这角度而言,保险公司原来就具有传统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优势,因为本身就做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但是综合各类机构来看,商业银行还是稍稍占一些先发优势,体现在账户服务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核心就在于个人养老金账户,账户必须在银行开立,银行既是账户的提供方,可以依据账户为入口去提供很多综合性的服务,无论钱投向何方,但最终还是在账户中体现,所以商业银行可以依托账户开发,相应地打通商业银行本身的储蓄存款,然后去打通存款和其他养老产品的转化渠道。

同时,商业银行和其他的机构对比,还存在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客户的优势。因为商业银行目前在国内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从各类的网点数量来看,都是第一大的金融机构,有传统的风险偏好非常低的广泛的客户,特别是存款的客户,存款这种低风险偏好的产品,和养老这类本身低风险偏好的投资属性息息相关的,所以这方面商业银行更具有优势。

券商和公募基金机构,能够在权益市场等方面做得更好,能够在个人养老金市场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保险公司则在第三支柱方面,可以在培养用户心智的时候更多地去发力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围至第五批 近7个月募集金额增长近3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10
收益表现亮眼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稳”步推进
中国证券报 2023-11-17
19只理财产品悉数浮盈 养老金基金正收益者寥寥
证券时报 2023-10-26
个人养老金产品应该怎么选
人民日报 2023-06-11
“拉客”开户战后 银行个人养老金留客难
第一财经 2023-03-26
新增11只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4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拔得“头筹”
中国基金报 2023-02-12
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发售 业绩基准年化最高可达5.75%
证券日报 2023-0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