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阇婆国的酒树
文史知识 2022-11-01 21:00

宋代的阇婆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据宋元文献记载,那里生长着一种叫“虾猱丹树”的能产酒的树。酒作为食品中的奢侈品,价格昂贵,即便在现代社会,一般人也难以经常享用。但在古代的阇婆国,根本就不用“制作”,天然美酒从虾猱丹树中不断流出,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那些对酒类情有独钟的人们,在对阇婆国酒树欣羡不已的同时,或许会认为此事与“海客谈瀛洲”相类,娱情开心而已,不足凭信。请看《宋史·阇婆国传》中在谈到该国物产时所写:

地不产茶。其酒出于椰子及虾蝚丹树,虾蝚丹树华人未尝见;或以桄榔、槟榔酿成,亦甚香美。(《宋史·阇婆国传》)

《宋史》中的这段记载,应转抄自宋赵汝适《诸蕃志》:“地不产茶。酒出于椰子及虾猱丹树之中,此树华人未曾见。或以桄榔、槟榔酿成,亦自清香。”

“虾猱丹树”,《宋史·阇婆国传》引作“虾蝚丹树”,“猱”“蝚”同音。何谓“虾猱丹树”?这种华人未曾见的神树是如何自产美酒的?上世纪冯承钧先生在《诸蕃志校注》一书中,最早涉及阇婆国方言,但当时着眼于中外交通史研究,重点放在地名上,加上受学术条件的限制,对其馀专名则较少顾及,因此该书对“虾猱丹树”并未作出解释。

所幸《马可波罗行纪》为我们了解这种酒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应知此地有一种树,土人欲取酒时,断一树枝,置一大钵于断枝下,一日一夜,枝浆流出,钵为之满。此酒味佳,有白色者,有朱色者。此树颇类小海枣树。土人断枝,仅限四枝,迨至诸枝不复出酒时,然后以水浇树根,及甫出嫩枝之处。(《马可波罗行纪·小爪哇岛》)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生长在爪哇岛上的一种产酒的树作了详细的描述,内容包括取酒的方式(“断枝取酒”),酒的颜色(有红、白二种),酒的味道(“此酒味佳”)以及对此树的护理等。马可波罗生活的年代距赵汝适不远,且二书里所描述的都是爪哇岛上的独特物产,我们凭直觉可以认为,马可波罗所说的能够产酒的树,就是上述宋元文献中的“虾猱丹树”。具体论证如下:

现代人最先对《马可波罗行纪》中的酒树进行考察的,是英国的玉耳(Yule)先生。他曾仔细观察过此树:“近类海枣树,诚如波罗之说,然较皱软。颇有寄生植物寄生其上,爪哇有一树干,我曾数其寄生植物总类凡十三类,并属蕨科”,并断言“此处所言出产椰糖椰酒之树,植物学名Arenga saccharifera”(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413页)。遗憾的是,无论是玉耳先生还是冯承钧先生,都没有把这种树与“虾猱丹树”联系起来。

个中原因应该与“虾猱丹树”的树名有关。“虾猱丹树”中的“丹树”,应是赵汝适所加。大概由于此树产酒,让他感到神奇,所以褒称之为“丹树”,一如道家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丹台”。古有诗句云:

左邻白帝右红崖,中有瑶池阿母家。

笑饮蟠桃丹树下,一杯时与醉流霞。(曹学佺《蜀中广记·精灵集仙峰》)

这里就把西王母瑶池里的蟠桃树称为“蟠桃丹树”。也就是说,所谓“虾猱丹树”,树名“虾猱”而非“虾猱丹”。

总之,赵汝适《诸蕃志》所记阇婆国的“虾猱丹树”,就是《马可波罗行纪》中所说的很像小海枣树的能够产酒的树。这种树在爪哇语中写作haryan,系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棕榈科植物,植物学名为Arenga saccharifera。所谓酒出于树中,就是树枝折断后从中流出的树液,可以当酒来饮用,或呈白色,或呈红色,酒味香美。酒的度数估计不会太高,但喝多了一样会把人喝醉。

古代爪哇岛上的居民,一天中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在劳作之馀,半躺在“虾猱丹树”下,轻松惬意地啜饮着这种天然美酒,以驱除身心上的疲惫。

作者|彭向前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16年第9期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历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兄弟的中秋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历史|​贵得离谱,一两黄金只能买五十斤胡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历史|​贵得离谱,一两黄金只能买五十斤胡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科普|王婆卖瓜,卖的是什么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谭盾将携手北京交响乐团上演《中轴龙脉的钟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赏读|回顾中世纪环北海一带的人文历史 重释北海对欧洲及现代世界的影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6
历史|元朝:因为钱“太多”,而被钞票毁掉的帝国
历史学堂君 2023-12-01
历史|他从射雕走来西行万里只为苍生——长春子丘处机的中亚之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