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北京市疾控中心、西城区、朝阳区进行北京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网络发布。据通报,感染者302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其在京外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有涉疫风险,但无视防疫要求,自行购买到达另一省份的火车票,后“买短乘长”到达北京,签订承诺书后出站,乘坐地铁回家,未向社区报告。目前,该感染者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朝阳公安分局刑事立案调查。
和其他隐瞒行程、钻防疫措施空子的防疫欺骗行为相比,这位感染者的做法显得比较特别,因而受到格外关注。比如,该感染者的取巧式逃避核查经过了精心的策划。这名感染者不是从南方某省直接回京,而是先乘火车到达另一省份,然后购买河北某市的车票,到站不下车,用“买短乘长”的方式违规进京。
其实,这起事件的特殊之处,除了多次绕道之外,还体现在当其到达北京后,签订承诺书出站,但这份承诺书其实是虚假承诺。要知道,签订承诺书后放行,体现了防疫措施的善意,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免去行程追溯等方面的麻烦。这名感染者钻了“承诺书”的空子,需要引起注意。
在社会管理的很多领域,都存在承诺制的做法。比如当过程无法核查、结果难以自证、证明办不下来时,就可以用当事人的承诺来代替核查,避免当事人多次跑腿。在此背景下,签订承诺书成为化解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将这种管理方式借鉴到防疫方面,也能起到很强的便民作用。然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承诺必须真实有效,假如当事人进行虚假承诺,不仅会导致防疫出现漏洞,而且还会损失防疫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如果更多人进行虚假承诺,那么承诺制将会失去其作用,防疫人员也就不敢再轻易采取这种方式为民众提供便利。
这名感染者被刑事立案调查,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也要看到,该感染者除了违反防疫方面的一些法律和规定之外,还是一名失信者,应该将其虚假承诺的失信行为记入其个人征信系统,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方式给予惩戒。这样做不仅理据充分,而且也是出于维护防疫承诺制的需要。
不管防疫过程有多繁琐,防疫工作的开展始终离不开广大市民和防疫人员的互信。当双方建立了很强的互信基础,签订承诺书等便民举措也能够得到珍惜和善意回馈,防疫过程就有望得到大幅简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名感染者的失信行为不仅辜负了防疫措施的善意,而且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在对这位感染者进行处罚时,有必要突出强调这一点。
文/罗志华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