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赋能学生个性化发展
中国教师报 2022-10-19 14:31

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课后服务,既是学校教育的应然担当,也是向社会和家长展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阵地。学校在课后服务的定位上应当具备创新意识,让课后服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赋能。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设计与实施,为学校的创新治理和学生发展结构的改变提供了新的可能。首先,课后服务倒逼学校教育时空重组。课后服务的主要时空仍在学校,因此必然倒逼学校进行教育时空的重组,使之与日常教育教学形成良好互动。如果学校能够开展系列化、序列性的课程和活动,进而弥补日常学习方面的不足,汇聚成教育的正向合流,必然让学生大大受益。其次,课后服务使学生自我赋能成为可能。课后服务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知识技能等显性要求大大降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空进行自我安排,这些安排从内容设计、资源搜集到合作互动、目标达成,都可以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契机。最后,课后服务为学生的自主成长留出空间。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安排、效果评价等方面潜心投入,将学生的校园时空安排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然而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创造性。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过于严丝合缝时,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成长只能被严重挤占,甚至使他们丧失了兴趣和活力,丧失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这个角度而言,课后服务将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时空。

随着不断的尝试和改革,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升级课后服务模式,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基础,综合考虑家长、学生的期待,保障“五育”并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自主选择空间大。学校的课后服务分为“1”“1+X”“X”3种班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1”是提供看护性质的基础性服务,学生在教师管理下自主进行预习、复习、阅读等;“1+X”是基础性服务和拓展性服务,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之后,参与学校自主开发的健康体育、书香阅读、艺术熏陶、科技探索、劳动服务等课程;“X”是纯粹的拓展性服务,学生参与由学校自主开发或外聘合作的体育、艺术、科普等非学科类课程内容。

多元课程促成长。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全面指向“五育”并举,包括初识创客、空气火箭、机器人、绘本阅读、创意绘画、书法、趣味造纸、创意厨房、插花等近70门课程,让不同学段的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师资构建多样化。毋庸讳言,课后服务给教师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优化课后服务的师资结构也成为学校的探索重点。学校积极考察各类符合资质的校外机构,主动邀请杭州市青少年宫的优质课程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打造了一支由本校教师、校外服务机构教师、杭州市青少年宫教师协同构建的师资队伍。本校教师主要担任28个基础班和12个“1+X”班的管理工作,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减轻回家后的作业负担,并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其他课程学习。校外机构、青少年宫负责策划和实施周一至周四的40门“X”课程和周五下午的30门“宫校合作”课程。

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互动与补充,课后服务的规划和设计有相当大的空间和可能,学校应该确定方向、有序开拓,让课后服务充分展现品质和品位,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更加丰富的课程里、更加专业的教师引领下,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

作者/罗才军,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