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专家:不具备中长期贬值基础
上海证券报 2022-10-13 22:05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截至10月13日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19关口,徘徊于近两年来的低位。今年3月以来至今,人民币汇率下跌幅度超过13%。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如何看待人民币后续走势?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弹性增强已是常态,人民币汇率并不具备中长期贬值的基础,市场无需对短期波动过度担忧。

对美元被动走弱 对一篮子货币表现稳健

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承压。国庆假期过后,近4个交易日内,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近1%,从7.10回落至7.19附近;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自7.11水平走低,逼近7.20关口。同期,美元指数小幅走高,持续处于113的20年高位附近。

业内人士认为,此番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的背后,“强美元”是主要推手。上个月,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5次加息,也是其连续第3次加息75个基点,创下自1981年以来加息密集度最高的纪录。至今,美联储已加息300个基点。

“近期,人民币快速走弱,走势已经脱离实际供需,其贬值压力主要来源于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美联储鹰派超预期、政策利率路径大幅上调、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因素引发市场担忧的背景下,美元持续走强,并于9月末逼近115关口,这给人民币带来了较大的被动贬值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明显小于同期美元指数升值幅度。同时,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明显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强势货币之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9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1.03,与年初水平基本相当,表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指数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和其余币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表现已显稳健。在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包括欧元、英镑、日元等在内等多国货币近日“跌成一片”,普遍遭受“重创”。其中,欧元已跌至近20年新低,英镑跌至历史新低,日元刷新近24年新低。

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增强  成功应对多轮“压力测试”

人民币宽幅波动之下,“稳汇率”“稳预期”信号已在持续释放。9月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应对汇率波动,金融管理部门的工具依然充足,政策空间较大。明明表示,除了远期外汇业务风险准备金、远期合约掉期点、跨境融资和境外放款宏观审慎参数、外汇存款准备金等宏观审慎工具,金融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释放汇率预期管理信号。此外,离岸市场方面,市场可以通过离岸央票等形式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拆借利率等,从而影响离岸汇率。

双向浮动、弹性增强的人民币汇率,已成功应对多轮“压力测试”,较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日前发文称,在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全球通胀和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多轮重大冲击考验中,人民币汇率均能迅速调整,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均衡,有效发挥了对冲冲击的作用。

文章还称,从近年走势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和美元指数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美元升值、人民币更强的情形也曾经出现过。前两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后,随着市场形势变化,汇率重新回归7元下方,市场供求始终起决定性作用,外汇市场有能力实现自主平衡。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就人民币后续走势,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并不具备中长期贬值的基础,市场无需对短期波动过度担忧。无论是从国内基本面、国际收支形势,还是从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来看,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双向波动仍是主要特征。

“美联储加息对美国金融市场以及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美联储强势加息或已处于强弩之末。同时,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空间依然充足,中国经济韧性强劲,人民币并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王涵表示。

“多空因素相互作用下,人民币不存在单边贬值基础。往后看,人民币难以再现8月和9月的持续大幅走贬,但从绝对水平上可能会偏弱运行一段时间。”明明表示,虽然在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的支撑下,美元指数或保持高位运行,对人民币构成一定贬值压力,但由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账户构成的基础账户顺差规模仍处在历史较高水平,临近年底,企业和居民结汇量或出现季节性走高等因素,均将对人民币形成基础性支撑。

市场主体的理性预期,也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力量。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目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保持稳定,“逢低购汇、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保持稳定。同时,来自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层面的资金流向和跨境收支保持稳定,意味着人民币不存在持续单边贬值的基础。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