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幽门螺杆菌(Hp菌),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朋友圈里有人闹胃口不好,自然都有人劝他去查查胃里有没有Hp菌。
诚然,Hp菌是伤胃的罪魁祸首之一,长期待在胃里可能造成各种胃病,比如胃炎、胃溃疡。时间再长久一点,Hp菌还可能引起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Hp菌归为I类致癌因子。
很多朋友确诊Hp菌感染后,只注重抗生素的治疗,忽视了最基本的家庭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自身疾病迁延难愈,家庭成员之间也持续发生交叉传染。
Hp菌缓慢毒害胃壁
很多朋友不知道,胃黏膜细胞分泌的胃酸(盐酸)是最强的酸之一,能使胃内的pH达到1.0~2.0。人们一直认为,在这样的强酸环境下根本不可能有细菌长期生存,这也是机体“消毒”食物的手段之一。
为了防止胃酸在杀菌的同时伤害到胃壁,人体的组织细胞分泌了一层含碱性物质的粘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起到中和胃酸、润滑、保护胃壁的作用。
然而,Hp菌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这种聪明的菌类就生活在胃黏膜和胃酸的交界,为了保护自己,它们分泌大量的氨类物质以中和周围的胃酸,使局部环境不那么酸了。
可恶的是,这些氨类及其他代谢产物能够直接毒害机体的胃壁粘膜细胞,使之发炎、红肿、萎缩,甚至癌变。胃壁黏膜细胞受损后,分泌粘液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胃中的硬质食物、胃酸就开始划伤、腐蚀胃壁,进一步加重损伤。
这并不是一个急性过程,进程十分缓慢。据统计,Hp菌导致胃炎的时间需要1~2年,胃溃疡需2~5年,胃癌则是10年以上。一旦伤害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治疗起来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预防的关键是家庭管理
2015年发布的《京都全球共识报告》明确指出Hp菌具有传染性,且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人类传染源。也就是说,Hp菌的获得和传播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运动。
一种感染性疾病之所以被打上“传染性”的标签,一定与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密切相关。就Hp菌来说,已经感染的患者是比较容易识别的,预防的难点在于病菌携带者(即感染了Hp菌但没有临床表现)和有症状但尚未明确诊断的个体。
因此,家庭管理就要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上下功夫。
Hp菌栖息于人体的消化道之中,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粪-口传播、口-口传播、胃-口传播。换句话说,日常吃的食物、亲吻、呕吐等,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细菌,如何切断这些传播途径成了家庭管理的关键。
Hp菌能够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抵抗力较弱、卫生习惯尚未养成的儿童;经常在外吃饭应酬、或餐饮不规律的上班族;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应该是家庭管理中重点关注对象。
家庭管理从四处着手
1、分餐、洗漱、不去卫生状况不良的饭店
家庭管理的基本措施包括分餐、洗漱、不去卫生状况不良的饭店三个部分。
如今国内的饮食卫生状况堪忧,一些卫生不合格的饭店、餐馆、路边摊的餐具均没有按规定消毒,其食物来源也不明确,减少到此类场合的就餐次数,能够直接降低Hp菌“粪-口”途径的传播。
即使在家中分餐也是很有必要的,分餐可以避免菌体通过餐具碗筷直接口口传播。Hp感染者应该使用单独的餐具,避免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家庭在平时就餐时,也最好使用固定的碗筷。
此外,Hp菌需要从口进入人体,坚持早晚正确的刷牙可以将存留在口中尚未“就位”的病菌清除,降低感染的几率。
2、二人世界暂停亲密接触
多项统计研究表明,Hp感染状态与配偶是否阳性有密切的关系。
其实,饭前及睡前亲吻、互相喂食,是情侣、夫妻间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然而,遏制这种爱意的表达几乎办不到、也不近人情。因此,在诊断Hp菌感染后,情侣或夫妻应当共同去体检,在杀菌治疗期间需要暂停亲密接触,待疾病治好后共度良宵也不迟。
3、多世同堂的喂养方式
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的大家庭,如果有成员感染上Hp菌,就要特别留心不卫生的喂养方式了。
比如说,很多老人习惯将食物咀嚼成糊状后喂给孩子,认为这样有助于消化;再比如说,有些妈妈同时喂养两个孩子时,并不更换勺子,你一口他一口,这样的方式是很容易传染Hp菌的。
此外,孩子的呕吐物、排泄物也要处理好,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减少Hp菌的来源。
4、定期体检和复查
Hp菌感染是一个慢性、反复的过程,很多朋友感觉到胃部不舒服的时候才引起注意,其实没有症状的朋友也要定期检查。已经有亲属被明确诊断后,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阳性率非常高,此时务必主动体检,及早治疗,阻断Hp菌致癌之路。
有的朋友刚完成疗程就跑去复查Hp菌,但此时的检查结果是不准的,因为Hp菌暂时还被抗生素所控制,顽强的病菌很有可能再次复发。所以说,要在停药一个月后再行复查,方可准确判断。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胃肠外科 马晋平主任医师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