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运河》开播 全景展现大运河历史风貌和人文价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5 09:08

9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的16集大型融媒体文化节目《行走大运河》开播,文艺之声、阅读之声及央视频、央视文艺新媒体矩阵、央广网、云听等平台同步上线。节目邀请单霁翔、冯骥才、茅威涛、蒙曼、徐则臣、王珮瑜等十六位文化学者、作家、艺术家作为“大运河文化推广人”,深情讲述大运河文化对他们的滋养,生动解码大运河文化,深入阐释传承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现实意义,助力推广大运河文化。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明。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行走大运河》定位于大运河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行走”的方式,实地探访大运河沿线北京、天津、沧州、聊城、济宁、台儿庄、淮安、扬州、镇江、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洛阳、宿州等十六座城市,以河为线,以城为珠,寻找大运河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环境、典型声音,通过采访大运河文史专家、非遗传承人以及运河沿岸普通百姓,生动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深刻揭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全面展示近年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丰硕成果,热情讴歌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行走大运河》融合了文艺与新闻的多种表现手法,强调文艺性、原创性、纪实性,追求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艺术高度,用心用情用功讲好运河故事。多种文艺元素的融入,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和可听性:古诗词、鲁迅的《社戏》、徐则臣的《北上》等文学作品,京剧、越剧、锡剧、绍剧、淮海戏等传统戏曲剧种,相声、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等曲艺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南腔北调”中尽显浓郁的运河风情;《行走大运河》主题音乐、微广播剧、山东快书等原创节目的呈现,增强了节目的创新性和精品度;大量同期声的使用,则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贴近性。

《行走大运河》从策划之初就致力于音视频、新媒体的融合传播。北京、杭州、扬州三座代表性城市进行的三场视频直播,采用“访谈+体验”的形式,邀请当地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美食达人等,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运河两岸自然风光、历史遗迹、风土人情、文化保护等,完成了节目的预热。随后,将以16集音频节目、36条短视频+记者体验Vlog、微博话题、系列海报、“点亮大运河”H5互动闯关游戏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多维度、全矩阵、多平台内容发布,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与年轻人共情,让更多年轻受众感知运河之韵、运河之美、运河之变,让千年文脉在赓续中焕发生机、走向未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