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后市|调整或近尾声,9月下半月有望逐步企稳
澎湃新闻 2022-09-05 12:02

进入9月份,A股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9月份市场调整或接近尾声,下行空间有限并有望逐步企稳,对A股中期走势不必过于悲观。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本轮A股调整行情或接近尾声。一方面,从回撤比例和调整天数看已接近前几轮水平。另一方面,从估值层面看,上证综指估值上处于较低水平,前期压制产出的悲观预期已经逐步反映。

国泰君安证券也指出,上证50和沪深300为代表的权重市值类板块,临近历史估值极值,这为A股市场提供了安全垫,下行空间有限。

中信证券判断,虽然市场在9月上半月或依然处于寻找新平衡、延续高波动的过程中。但随着市场在波动中形成新平衡,预计9月下半月将逐步企稳。

不过,中金公司表示,虽然对市场中期走势不必过于悲观,但短期来看,A股整体可能仍呈现震荡偏弱的格局。

配置方面,成长板块仍是多家机构看好的方向。

海通证券指出,目前,虽然风格切换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但充分条件不足,缺乏短期催化和长期逻辑,时间上也过早。因此,行业层面继续看好高景气成长。

中信证券:9月下半月有望逐步企稳

展望后市,预计市场在9月上半月依然处于寻找新平衡、延续高波动的过程中。随着市场在波动中形成新平衡,预计9月下半月将逐步企稳。

其中,若9月上半月,经济预期仍未达到新平衡,多重扰动下三季度增长压力仍存。政策预期仍未达到新平衡,实际政策效果和稳增长发力预期仍有差距。海外因素仍未形成新平衡,加息扰动和衰退预期反复交替出现。机构持仓仍未实现新平衡,缺乏增量资金和存量高仓位的环境下减仓或调仓易于引发波动。

配置方面,新平衡形成之前,由于中报季部分冷门行业已经频繁出现业绩超预期的情况,预计行业间“热转冷”的非典型切换仍将延续。

具体而言,9月下半月,随着国内经济数据公布、一揽子政策细则陆续实施、美联储加息落地、机构减仓和调仓初步完成,预计市场逐步在波动中找到新平衡,并将逐步企稳,重心继续转向部分偏冷门行业。

中金公司:对中期走势不必过于悲观

展望后市,短期来看,海外经济周期下行等不确定因素,短期仍将一定程度制约政策发力成效,基本面的暂时乏力可能影响风险偏好,A股整体可能仍呈现震荡偏弱的格局。

不过,市场经历连续三周的回调之后,A股市场日成交额再度接近今年4月底5月初时期的偏底部位置,情绪再现探底迹象。

同时,上证50指数已经重新回到今年4月底的阶段性底部附近。沪深300指数也重新接近历史偏极端水平。因此,当前位置处于A股市场历史偏低位,对中期走势不必过于悲观。

配置上,低估值、稳增长相关板块或是短期内的关注重点。成长风格弱势整理趋势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中信建投证券:调整或接近尾声

整体来看,本轮A股调整行情或接近尾声。复盘历次底部回升阶段后的调整行情,本轮从回撤比例和调整天数看已接近前几轮水平,此时不宜悲观。

从估值层面看,目前上证综指估值上处于较低水平,前期压制产出的悲观预期已经逐步反映。

近期,虽然市场主体遇到较多困难、表现不佳,不过政策也随之加强。同时,美联储9月加息预期减弱,叠加运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航运和商品价格双双回落,有望使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端减负,对于盈利端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配置方面,随部分热门赛道行业成交额占比、换手率等拥挤度指标近期得以缓解,叠加美债短期超预期上行带来的分母端压力逐步反应,风格阶段性回摆后仍应紧抓高景气,中期可战略性关注低渗透率赛道。

国泰君安证券:下行空间有限

虽然经济预期的调降以及风险偏好的下降,一个较为直接的结果是市场活跃度的降低,以及前期获利盘回吐。不过,尽管近期对市场较为谨慎,但并不等同于认为A股将有系统性的风险。

一方面,从估值角度看,上证50和沪深300为代表的权重市值类板块临近历史估值极值,这为A股市场提供了安全垫,下行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从宏观环境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当前要明显优于4月份,且政策响应在边际提速,随着市场风险的释放,可耐心等待股票的击球点临近。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聚焦中低风险特征的科技制造与中高风险特征的消费品,可关注四条主线:一是中低风险特征的科技制造,二是新材料,三是中高风险特征的消费品,四是围绕能源供给和能源转型下的传统机遇。

海通证券:成长有望继续占优

8月以来市场走势整体偏震荡,A股各大宽基指数在8月17日达到阶段性高点后明显回调,截至9月2日,上证综指最大跌幅3.7%、沪深300跌5.2%、万得全A跌5.9%、创业板指跌10.2%、中证1000跌9.2%。

实际上,从指数层面来看,市场从4月27日底部开始的第一波上涨已经在7月5日阶段性见顶,而近期指数下跌其实属于7月5日市场高点以来调整的延续。对比历史,综合指数回吐和成交量萎缩幅度来看,本轮倒春寒的调整已至后期。

目前,风格切换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但充分条件不足,缺乏短期催化和长期逻辑,时间上也过早。展望后市,行业层面,继续看好高景气成长。除了风光储和电动车,成长中还可关注数字经济相关领域。

广发证券:价值切换预演,成长股适度扩散

市场风格向价值切换的线索在增多,而成长的行情则迎来扩散。当前“海外加息预期上行+国内点状疫情+俄乌冲突影响发酵”的组合类似弱化版的4月,A股再度出现类似4月的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但风格上略向4月的“价值占优”倾斜或者是切换的预演。

价值板块处于赔率位置较优、胜率即将迎来反弹的时刻,四季度是切换价值的好时机。成长股环境仍较优,但部分前期估值较高位的成长股的估值扩张空间受限,因而成长股的行情也将迎来扩散。

展望后市,建议把握价值切换预演、成长股适度扩散的投资机会,关注资产重估与中国优势两条主线:一是赔率较优且胜率改善的价值板块,如地产龙头、煤炭;二是景气预期、净利润断层及中报景气指向的成长扩散,如风电零部件、光伏设备、传媒(游戏和互联网传媒)。此外,可关注疫后修复及PPI-CPI传导受益的家电、食品饮料。

华泰证券:从三方面挖掘基本面向好线索

从中报中可以挖掘到对市场两大预期差的指引:一是短周期底部时点,中报已为同比底部,ROE底或在2022年第四季度-2023第一季度,关键信号为非金融现金同比增速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回升。二是通胀的持续性,资源品价格韧性继续超预期,中报显示煤炭与铝的资本开支缺口维持高位,而历史上,中周期处于上行或顶部时,煤炭资本开支拐点领先价格拐点半年以上。

短期企业盈利有拐点但无弹性,外围风险尚待出清,A股或呈现乍暖还寒的弱势波动,风格也或向赔率更高的方向再平衡,如大盘价值、洼地成长。

展望后市,建议从中报的盈利预期、供给端、需求端三方面挖掘基本面向好线索:从盈利预期看,新旧能源、农化链、通信业绩超预期。从供给端看,煤炭、铝的产能缺口处于高位,地产、装修建材、动保、个护、玻璃玻纤竞争格局优化。从需求端看,新旧能源、公用事业、电信运营、外贸企业的现金流好,且缺产能或缺库存,其资本开支或补库方向对应储能、锂电设备、燃气、通信设备、船舶制造、仓储物流。

天风证券:风电和军工已经逐步降到安全区域

展望后市,短期悲观预期反应较多,从股债性价比的角度,非金融A股处于-2X标准差,市场大幅下跌的风险相对可控。股债收益差处于-2X标准差附近,指数能否反转,取决于经济能否全面复苏,也就是中长期贷款能否趋势向上,但中长期贷款半年内有韧性、没弹性。经济的强复苏,可能需要等待库存周期出清、全球经济出清、国内地产出清。

7月初开始,汽车、光伏、新能源车等赛道的成交额占比(拥挤度)快速提升,对应这些板块的龙头开始下跌,对利好钝化、对利空敏感。复盘历史上的主要高景气赛道,阶段性调整的时间大多是40-60个交易日,幅度在20%左右。当前大部分赛道消化的空间基本够了,但是时间不够。从成交额占比(拥挤度)的角度,目前汽车、光伏、新能源车还在半山腰,但是风电和军工已经逐步降到安全区域。

展望后市,中长期贷款是否有弹性,决定了传统经济板块的业绩弹性,也决定了市场风格能否切向大金融、大消费。接下去,可选择未来半年到一年可能业绩加速或者改善的板块,如风电、国内储能、半导体(国产替代、智能车、物联网)、医疗服务等。

长江证券:成长风格持续性或较强

当前小盘股并未到过热的情况,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价值股已计入很强的悲观预期,风格再均衡的赔率值得重视。但反转需要数据企稳或政策预期催化。剩余流动性方向和状态未变,仍较为宽裕,市场短期看四季度不必过度悲观。风格上,短期偏成长,临近四季度需要再平衡。

金融市场流动性拐点和经济预期企稳是风格切换的重要条件。短期内,流动性难以收紧,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库存周期处于高位,中游制造业的库存压力更大,经济难见拐点。展望后续分化,成长风格有盈利支撑,持续性或较强;大小盘风格或回归均衡。

行业配置方面,盈利预期上调、成交额占比较低、市场底部以来涨幅较小并且行业盈利增速弹性较大的行业后续或有较好表现。综合而言,养殖、航空、地面兵装等行业或有较高配置价值。

华西证券:向下有支撑

当前, 虽然海外层面对A股风险偏好扰动仍存,但市场“向下有支撑,向上有天花板”,因此操作上“不追高,不恐慌性杀跌”将成为最主要的特征。

首先,9月美联储再次大幅加息概率提升,同时在“不过早放松政策”的态度下,海外降息路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其次,美欧经济前景的分化或支撑美元指数维持强势,因此需关注中美货币政策背离下汇率波动对全球外资流向的影响。

再次,国内经济弱复苏下政策继续呵护,流动性环境维持相对宽松对A股估值形成支撑。

配置上,“泛能源”主线仍是重点,建议投资者关注两方面:一是受益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新能源相关行业,如光伏、风电、特高压、储能等。二是传统能源相关行业,如煤炭、油气设备等。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