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加速构建。绿色金融债作为专项用于支持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正成为银行机构募集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投融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年内已有多家银行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8月5日,交通银行发行了规模达2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这是本月内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单绿色金融债。《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规模约为1275亿元。截至8月23日,2022年以来已有27家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共计2024.37亿元,而去年同期发行规模仅为7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从发行绿色金融债的主体银行类型和规模来看,年内3家政策性银行共计发行规模达704.8亿元,5家国有行共计发行规模达712亿元,1家股份行共计发行规模达69亿元,11家城商行共计发行规模达445亿元,7家农商行共计发行规模达197.57亿元。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银行为国家开放银行,共计发行规模达512.8亿元。
对于目前绿色金融债规模大增的原因,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助理总经理方怡向表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绿色投融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绿色产业融资需求;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监管机构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有力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国内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便利。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双碳”背景下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对于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层面看,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开辟了债务融资渠道,有利于其自身转型创新发展以及拓展新业务,从而更好地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不过,目前绿色金融债仍存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尤其需加强绿色债券所投绿色项目的环境信息跟踪披露。目前仅在募集说明书中承诺投向绿色项目,银行发放绿色贷款时也只能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绿色评估认证报告对于所投项目绿色属性的认定,但对于贷款过程中、项目建设中和建成后的实际环境效益披露仍有待加强。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