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酷暑难耐,如何为民众撑起一片荫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4 16:04

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其中,全国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河北灵寿、藁城、正定和云南盐津等多地的最高气温达44℃以上。(7月14日人民网)

烈日炙烤,高温持续不退,已成当下热门话题。微信群里总在发布这类消息:哪里又热死了几个人,哪里做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又中暑了,高温酷暑之下室外工作人员热得不行的表情、医院急诊室挤满被热病人患者,持续高悬的烈日、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不断向上攀升的气温曲线等,都能让人领教到当前不同以往的热。由于针对高温和中暑的科普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但“热射病”等专用名词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热词。

持续高温天气属于极端气候灾害之一,但灾害意识尚有待加强。台风、龙卷风、冰冻灾害、暴雨导致洪灾、山洪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这些极端气候灾害可瞬间产生很强的破坏力,对生命财产构成直接的威胁,民众对这些气候灾害的防范意识较强。可气温高不高,多凭个人感受,界线不太明确,而高温与工作量、日晒程度有关,很多人因此认为高温的灾害烈度不强,可防可控,不把高温天气当灾害的人很多。但实际上,持续的高温不仅可以直接“热死人”,而且还容易导致一些慢性病、基础病迅速恶化,对健康与生命构成较大威胁。

强化灾害意识,个人要做维护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烈日当头,民众要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则需选择好时间并做好防范,尤其和注重科学补充水分、避免头部长时间暴晒。患慢性病或其它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酷暑期间尤需强化对疾病的检测。除了个人需要努力之外,为职工撑起一片荫凉,更是用工单位的分内责任。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尽管减少户外作业,在不得不进行户外作业的情况下,要加快轮班,缩短在外工作时间,并做好防暑降温等劳动保障。在防暑物质调度、电力保险、应急救援等方面,相关部门应该象对待其它极端气候灾害一样,来应对当前持续的酷天气。

为民众撑起一片荫凉,社会理应形成合力。动员社会力量,给在外作业的人员临时搭建遮荫设备、为他们提供清凉的饮料;医疗机构临时开设“暑热门诊”、做好高温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大型商场超市、地下防空洞、公园、体育场、车站、沿街铺面等,都可向市民开放纳凉。

战酷暑,民间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主动为民众撑起一片荫凉的单位和个人,也必然被民众铭记在心,将来通过消费等方式给予回馈。从这个角度看,战高温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不仅可大幅降低酷暑的烈度,而且还能融洽社会关系。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