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的书店|北京十月文学院,永定门下与书“香”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7 08:47

推广“全民阅读”,普及北京文化,展现“中轴线”风采,从7月7日起,北京青年报正式推出“全民阅读”融媒体专栏“中轴线上的书店”。北青报探店三人小分队将沿着北京中轴线,寻找有特色的书店,并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向大家伙儿,特别是青年朋友展示这些书店的独有的魅力——逛书店,绝非只是看一本书那么简单。

或者说,这是一件简约,而不简单的消遣事儿。

其实,“中轴线上的书店”在4月份便已经尝试上线“初体验”了。探店小队分别相继探访了正阳门下PAGE 0NE书店、杨梅竹斜街模范书局,节目播出以后,得到了主动阅读爱好者的反馈,也收到了业内很多书店的邀请,希望能够把活动开拓下去。

7月7月日晚上7点30分,“中轴线上的书店——十月文学院,永定门下与书‘香’逢”将上线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伴随着北京这轮疫情得到控制,恢复常态化管理,永定门公园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清晨有来公园练剑的大爷大妈们,还有一些年轻家长带着小孩子亲子游,在这中轴线上放风筝。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有点喧嚣的环境中,有一处很幽静的四合院,将于近期面向爱好读书的朋友们开放——它就是北京十月文学院,届时文学爱好者可以通过文学院的官方微信公号预约参观。

时下,北京青年报正组织策划的北京中轴线书店(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的系列探访活动。十月文学院是继正阳门下PAGE 0NE书店、杨梅竹斜街模范书局后的第三站。7月2日上午,北京青年报青流短视频拍摄团队来到十月文学院,跟着镜头一起看看这个西城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佑圣寺是如何变成一个声名远播的作家创作交流基地,一个各地文学青年向往的北京文学打卡地,一个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一个中轴线南端的文化新地标。 

佑圣寺变身十月文学院

40位文坛大家在这里“对望”

从永定门城楼沿着中轴线往北走三百多米,就会看到一处被郁郁葱葱的竹林包围的古香古色的庭院,正对着门口的屏风上刻着“十月文学院”五个字。门厅两翼是40位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头像,老舍、曹禺、阮章竞、巴金、刘绍棠、杨绛、莫言、贾平凹、沈从文、史铁生、叶广芩、刘庆邦、王蒙、舒婷、凌力……这些文学大家都与《十月》杂志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在这安静的文学空间中,大家相互对望,目光真切、深邃。

在门厅的东面墙上,记录着十月文学院的前身——佑圣寺,佑圣寺原坐落于永内西胡同1号,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原有三层大殿,正殿祀真武,后殿奉佛,殿前有古槐,寺前有牌坊。据传明清两朝皇帝祈雨,佑圣寺为必经之地,常在此驻跸休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佑圣寺被英国侵略军拆毁。2003 年南中轴路整治期间,由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实施佑圣寺迁建工程,成为第一批区挂牌保护院落。2016 年,经北京市同意,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学院在此挂牌,自此成为作家创作交流基地和各地青年到北京的文学打卡地,市民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透过屏风上一个圆形的镂空的十月logo,能窥见一个仿明清建筑的四合院,青砖红木门窗,屋檐上雕龙画栋。两边草地上,种着石榴树、柿子树,时值盛夏,枝头上挂满青涩的果实。

展厅陈设史铁生等大家的珍贵手稿

 还有《平凡的世界》等签名珍藏版

从小院径直走,便到了十月文学院展厅,门口展示牌上写着“长河 中国文学的传统与今天”,南边墙上是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有鲁迅、陈独秀、郭沫若、茅盾、徐志摩、冰心等文坛大家的生平资料展示;下面玻璃柜台里,有十月文学院珍藏的文件和手稿:1978年《十月》文学期刊的创刊号,时光流逝40多年,书皮早已泛黄;还有史铁生《山顶上的传说》手稿,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那群鸟儿又飞起来了,数不清有多少只……”方格稿纸上,有史铁生用红笔改动一些词句的痕迹。

展厅北面墙上是《十月与中国当代文学及十月签约作家的介绍。下面玻璃柜里展出的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畅销书——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被称为“茅盾文学奖上的皇冠明珠”、“激励亿万读者的不朽经典”。

 在这玻璃柜里,还有《穆斯林的葬礼》、《少年天子》、《北上》等茅奖文学作品。近年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已先后推出《额尔古纳河右岸》英文版;《跑步穿过中关村》英文版、德文版、意大利文版等版本,还有《人民的名义》法文版、西班牙版、日本版等版本;先后遴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70余部原创文学精品、翻译成英文样章,向海外出版世界进行推介。

穿过展厅,便到了十月剧院,2020年疫情前,这里陆续举办了20多场“名家讲经典”讲座。《人民文学》主编、文学评论家施战军对这个讲座地情感特殊,“在中轴线上讲《西游记》,真是有一种奇妙的感受。”他说,那是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自豪感,“《西游记》是比西方成长小说还要早的成长小说,在这里分享这样的观点,太美好了。”

从作家交流地走向全民阅读区

 开展读书会诗歌会文学月等活动

十月文学院还从这里走向“诗与远方”,创办“十月作家居住地”,目前已授牌纽约、莫斯科、布拉格、爱丁堡、加德满都、北京、拉萨、李庄、武夷山、丽江、西双版纳、广州、和田等13处海内外“十月作家居住地”,组织开展作家创作体验与文化交流活动。

在北青报记者探访的当天,碰巧在十月文学院公共阅读区赶上了一场读书会。组织者周佳一用PPT课件讲了一场英国的文学大家及伦敦比较有特色的书店故事。讲完后,她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心得。周佳一告诉记者,她已在十月文学院举办过三场读书会了,她觉得在这绿草如茵的四合院里读书环境氛围很好,还能了解到十月历史长河中那么多位作家、学者的生平故事,真的是一举两得。

十月6.jpg

今年1月,十月文学院还与中国诗歌学会紧密合作,以加强对优秀诗人的团结凝聚,推出诗歌精品;推动诗歌学术交流,引导诗歌创作;做好诗歌的大众普及、引领诗歌风尚。

对此,女诗人安琪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十月文学院这么好的阅读环境,希望能有更多社会读者参与其中,也希望这里能够成为诗人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学院已经接连承办了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成为京城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国内外的作家诗人前来参与活动。接下来,北京出版集团还将充分利用十月文学院,让读者朋友都参与进来,使得全民阅读走得更远。

摄/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探店手记:四合院文艺新地标

位于永定门公园内的北京十月文学院,被誉为“作家之家”的四合院文艺新地标。从进入前厅的一刻起,书卷气息便扑鼻而来,看到众多文人墨客的手稿笔迹,以及著名作家的书籍作品陈列在展厅里,实在激起人的阅读欲望与对知识的渴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院落的建筑风格,保留了最传统的老北京四合院结构,每个厅又各有用处,有会客厅、交流区、会议室、茶室、十月剧场等等,坐在户外院子里鸟语花香的氛围实在适合捧起一本好书配上一杯咖啡静静阅读一下午。

采访当天恰好还有一场读书分享会,虽然只简单参与,但却收获颇丰,因为能够短时间内汲取到十余人的阅读心得体会,极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会积极建议还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的朋友一定要尝试一次。临别时,十月文学院负责人向我们招手送别:“要常来啊,下次见。”待近期这里对外开放预约后,我想我们很快会再见。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在永定门下,与知识重逢。

文/出镜记者 李子尧

四合院中与书香笔墨相遇

夏日的清晨径直地走在永定门公园内,沿着公园一侧幽幽竹林小径走去,眼前呈现出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十月文学院。仅有一墙之隔,它却和四周萦绕着从扩音设备里传送出来的健身操歌显得格格不入。

进入前厅,两翼40位中国现代作家的肖像映入眼帘,有老舍、巴金、史铁生等。穿过前厅时,连接前后厅那绿草茵茵的院子吸引了我,被修剪利落的草坪中央开辟了一条石台路通向下一个展厅,左侧玻璃读书廊中聚集一群书友在开展读书分享会。走进聆听后感受到读书会的力量,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中可以获得十几人不同书籍的阅读体会。读书会结束后再次走进院落看到几株柿子树和石榴树,发现石榴树已经结了果实,树枝被压弯了腰。十月文学院老师告诉我,院落中种植它们寓意着“事事如意和硕果累累”。坐在院落一角的小花园的茶椅上,感觉如果在此能听着蝉鸣鸟叫声再捧上一本书定可以静静阅读一下午。

在展厅的左右两侧还开设了会议室、书画室等,作家们可以在这齐聚分享各自心得。我走进书画室,画毡上已经浸满墨迹,桌前似乎能够看到他们提笔创作的情景。

在这个中轴线上面积不算大的两厅四合院中,能够与书香笔墨相遇,收获颇丰。

文/摄像记者 吕安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