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借外卖复苏:实体零售模式需要更多数字化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2 07:30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末端配送也持续创新和优化,在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发展过程中,催生出即时配送新模式,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

即时配送是消费者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下单,线下实体零售商线上接单后执行配送的一种零售服务方式。一般情况下,即时配送能在30分钟至60分钟内,完成从用户下单到拣货打包再到商品配送的整个流程。

即时零售从送餐饮到送百货,背后是疫情防控催生的民生保供需要。近半年来,受奥密克戎疫情影响,不少城市对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展开了管控。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米、面、粮、油等原本可以通过社区商超解决的即时需求变得难于触达。与此同时,各中小商超也因为与顾客常态连接的断开而遭遇现金流危机。在需求与供给端两厢推动下,“本地门店+外卖配送”的即时零售模式应运而生,而在疫情管控逐步解除后,这一模式也逐渐成为了实体门店拓展销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商超百货等各类实体零售门店线上订单额增长了70%,社区百货店6月上半个月线上同比增长约45%。从消费者的视角看,即时零售助力中国业已成熟的实体零售店形成了区域规模效应,实现了“近距离的便利”。这正是即时零售能够扎根中国并蔚然成风的重要原因。

“近距离的便利”是日本知名便利店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提出的理念,受此理念催生和促发,日本形成了极为繁荣的15分钟生活圈。从促消费的视角看,15分钟便民生活圈对本地民生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1年7月,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等11部门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其中提出,“统筹考虑当地电子商务、即时配送等在线商业发展水平,做到实体门店配置与在线商业发展相协调。”揆诸当下,即时零售正是实体门店与在线商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案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外卖配送,已经从生鲜蔬菜、面包饮料等扩大覆盖到电子产品、日化美妆等品类,消费者与商品的时间距离已缩小至盏茶之间。越来越短的时空距离中,酝酿着更高黏性、更持久的经济潜力。

与日本等国家不同,中国的社区便利店等业态仍然是普通百姓的基础谋生途径,并未形成便利店巨头一统天下的局面。普通社区百货店资金、技术相对薄弱,因此,中国难以走资本化集约化的路线来发展“15分钟生活圈”,相反,借助即时零售、电子商务等手段来拓宽经营服务范围,便成为了更符合现实情况的数字化创新。

上述《人民日报》报道援引的便利店案例显示,疫情期间,便利店通过上线外卖平台,把流量转化为销量,意外拓宽了经营服务范围。可以设想的是,如果城市区域中的分散化、原子化的便利店通过即时零售形成城市生活圈的零售网络,城市的消费需求必然会有新的一轮增长。

在实体经济平稳复苏的当下,即时零售的深层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挖掘。作为数字零售领域第一次出现的线下线上同步共振的新消费模式,即时零售植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成熟生态中,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繁荣,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必将更富生命力。

文/赵姜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