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气质量去年首次全面达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4 09:28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本市压茬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8天,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8.9%,“北京蓝”成为常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北京大力开展“煤改清洁能源”,2018年底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2020年全市燃煤总量压减至135万吨。全面执行机动车新车国六b标准、“京6B”车用油品地方标准,截至2021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0.68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汽车占比超过70%。

同时,聚焦施工工地、道路、裸地,强化扬尘管控,2021年降尘量为4.1吨/平方公里·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对石化、印刷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深度治理,推进餐饮、汽修等污染治理。推动加强联防联控,建立合作治污、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等机制,推动完善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统一预警分级和应急联动等机制,协同津冀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推进煤炭、砂石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北京坚定不移保护好密云水库,创新管理手段成立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集中行使生态环境、城管、农业农村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性执法。

与周边省市共同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协议实施以来,北京市共支持张承地区补偿资金9.5亿元,在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节水保水等方面开展了百余个项目,确保密云水库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密云水库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作用,蓄水量创历史新高。

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2021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5%,消除142条段黑臭水体,完成1000余条小微水体治理。按照“查、测、溯、治、管”思路开展入河排口监管工作,推动建立“水环境-入河排口-污染源”精细化管理体系。创新水环境区域补偿,运用经济杠杆撬动治污积极性成效显著。

同时,坚持以生态治理为导向,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印发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引导农村污水采用生态治理措施。推进以大兴区新凤河为代表的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促进“人水和谐”。实施永定河、潮白河等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补水,实现永定河河段、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全部重现有水贯通。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六年回升,累计回升9.64米。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本市有效管控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全民共享绿色福祉。探索分区域、分类别、分阶段治理,实现首钢从老工业区到奥运赛场的安全转型,成为绿色奥运的标志和亮点。通过实施绿色管控、首创生态恢复,原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顺利开园,还绿于民。

现场 燃煤锅炉房变身便民服务综合体

近日,北青报记者来到大兴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社区“美邻坊”,走进便民服务综合体“三合·美邻坊”,一层是便民菜站,二层有裁缝铺、洗衣店、理发店、文具用品店,还有几位社区居民在画室里挥毫泼墨,三层的社区书店也即将营业。身处这栋装修时尚的便民服务综合体内,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是冒着滚滚浓烟的燃煤锅炉房,为周边三个小区提供冬季采暖热源。

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宁西全介绍,2013年至2017年,大兴区累计改造燃煤锅炉近5000蒸吨,燃煤锅炉实现全面清零。自2016年开始,大兴区又积极开展燃气(油)锅炉低氮改造工作,至2018年底改造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改造锅炉3100蒸吨。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使大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1年底,全区首次实现大气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二氧化硫累计浓度降至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降幅达到91%,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水平。

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不仅让老百姓呼吸到更洁净的空气,大兴区还利用腾退出的大量闲置厂房,开启改造提升工程,补齐便民服务短板。“美邻坊”项目便是全市首个利用闲置废弃锅炉房打造便民配套综合体的典型案例。据项目负责人贾凡介绍,2006年,原有锅炉房完成“煤改气”后,锅炉设备房、堆煤场没有了用场,约四分之三的面积成了闲置空间。“2020年初,我们参与大兴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尝试盘活闲置废弃锅炉房、堆煤场等资源,建成了使用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便民服务综合体‘三合·美邻坊’,并于2021年8月底正式开业。”贾凡说,便民服务综合体可以辐射周边20余个小区、近10万居民,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生活,

家住三合南里小区的老住户张亚萍告诉北青报记者,如今,她几乎每天都要到“三合·美邻坊”买菜,步行10分钟就到了。“改造以前,这处锅炉房是一个封闭区域,给我的印象是又脏又乱。小区周边没有商场超市,只能骑着自行车去买菜,一次买好多,把物资扛回家。自从去年‘三合·美邻坊’建成开放,老邻居们都感到方便多了!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这儿俨然成了时尚打卡地!”年近六旬的张亚萍笑着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