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加强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就诊率,引导患者有序就诊,减少院内等候时间。
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医疗机构门诊质量暂时规定》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从而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的就诊率。对于患者而言,这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由此减少患者在院内等待的时间,也就是减少了求医问药的时间成本,而且也可以借此提升患者看病的体验感、获得感。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的就诊率?在我看来,在现有基础上,对挂号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根本。很多经常去医院的人都知道,以前没有预约挂号之前,大家都是去到医院才能通过窗口挂号,结果不但排队挂号就需要很多时间,挂号以后的等待时间,更加漫长。
而自从有了预约挂号制度,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患者可以使用医院的微信号、小程序,或者是一些医疗平台,提前一天挂号,或者是挂当天的号,并且在挂号时选择自己预约门诊的时间。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到了医院以后长时间的等待,只要按照自己预约挂号的时间提前半个小时或者是十分钟到医院即可。
预约挂号,不但减少了患者等待门诊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医院的候诊人数,有利于医院的秩序和管理。对于预约挂号的患者来说,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踩点”去医院,以避免过了自己的预约时间,因为按照多数医院的规定,如果患者错过了自己的预约时间,是不允许插队的,而是会把超时的患者放在所有排队患者的最后,这就会让错过预约时间的患者等待时间变得很长。所以站在患者的角度,一定要守时,能够提前一些时间感到医院候诊。毕竟所谓的预约时间,说到底也是一个“大约时间”,并不会那么精准,所以患者就要尽早不尽晚。
而站在医院的角度来看,除了积极完善预约挂号的管理之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老年人群体的就医需要。老年人既是医院的主要就医群体之一,同时又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无法完成通过微信公号、小程序等进行挂号,那么医院就要对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他们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预约。
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除了积极主动的克服“数字鸿沟”,学会手机预约挂号之外,如果实在不懂得通过手机挂号,也要尽量通过电话预约挂号,并且记牢自己的预约时间,提前到医院候诊。可以说,只要大力推广预约挂号,并且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让患者养成守时的习惯,才能有效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就诊率。
文/苑广阔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