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普惠信贷力度不断加大
金融时报 2022-05-17 11:55

小微企业不仅关乎几亿人的就业和家庭生活,同时也是产业链大动脉的毛细血管。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小微企业面临经营难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更加突出。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小微企业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支持。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的举措,并提出“今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元”的目标。

“为有效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适时加大支小再贷款额度。”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

成果更显著: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继续下降

“一季度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仍维持较高增速,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银行业围绕小微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困行业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对暂时遇到财务困难的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

5月6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77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其中信用贷款占比18.9%,比上年末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55万亿元,同比少增241亿元。

“近两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在20%以上,在政策支持下,小微企业得到较大的金融支持。”王运金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央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43.49亿元,支持其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共计4366亿元。同时,3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3%,比上年12月份低17个基点,能较好地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

面对当前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考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发挥“头雁”效应,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2022年一季报显示,工商银行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普惠贷款比年初增加近1800亿元。交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88.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23%;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4%,小微客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49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也在服务地方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北京银行持续加大首贷、续贷、延期还本付息及普惠信用贷款支持力度。今年一季度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440亿元,同比增长34.3%,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近20万户。

服务更精准:数字普惠力度不断加大

“数字技术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娄飞鹏表示,“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对实现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在刚刚发布的上市银行年报和一季报中,有不少银行提及其在技术创新领域普惠小微企业取得的新突破。

工商银行推出了个人手机银行小微普惠专版、法人手机银行普惠专区,集合在线测额、急速放款等急需金融服务,提升申请、审批、签约、提款、支付、还款各环节效率和风控水平。依托“小微易贷”、小额“极速贷”等数字化拳头产品,邮储银行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为小微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信贷供给。

“这一年,我们加快转型发展,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在4月29日召开的2021年度暨2022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正是通过不断强化前沿金融科技运用,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推动该行普惠小微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据悉,北京银行运用金融科技解决在线身份识别、数据采集、模型审批、合同签订等难题,推出“普惠速贷”业务模式,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提升了普惠金融业务办理效率。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强了商业银行对小微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也进一步丰富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

“民生银行立足于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实施了智能风控体系建设规划。”民生银行副行长袁桂军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说,民生银行加快智能风控体系建设,体系化地推进智能风控项目群建设,全面夯实风险数据治理基础、完善风控全流程功能建设。

目标更合理:变增速要求为增量目标

5月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后,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提出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至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3年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提出增速要求。然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相关要求。此次提出的1.6万亿元增量目标有何深意?

“随着贷款余额逐渐扩大,年均增速作为银行考核目标可能将越来越不适合。”王运金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1.6万亿元的增量目标相对合理,如依照去年设定30%的增速目标则难度较大。

“2021年六大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为34%,较2020年低14.4个百分点。如果2022年仍设定30%的增长目标,则六大行需要新增近两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在2022年一季度增长放缓、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显然30%的增速目标是相对过高的。”王运金表示。

下一步,银行信贷投放应该如何发力,才能进一步实现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

“一方面,人民银行可通过降低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与支小再贷款的利率、小幅降准等措施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支持银行降低小微企业信贷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加快贷款审批进度,同时,可以适度降低拨备率等风控指标,扩大信用贷投放规模。”王运金建议。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