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助企纾困要做好降本增效大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1 15:26

5月1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2022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将重点组织落实好8个方面26项任务。4月底以来,面对内外市场风向叠加,从中央到地方连续出台助企纾困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具有惠企利民全覆盖、精准施策补短板、兼顾救急与着眼长远的特点。国家“放大招”,关键看执行,方能出效果。

本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降成本政策,对处于经营困境中的市场主体无疑是利好消息。如何让雪中送炭的政策大礼包,切实转化为助企动能和催化出市场红利,是一篇必须写好的大文章。8方面26项降成本举措,如何破题,如何落实,不仅是对各地营商环境优劣的考验,也是对各地政策执行力的考核。而且,除了上级对下级的考评,来自市场主体和社会民生的反馈更加重要。

因此,写好这篇大文章,还是要聚焦“降成本”主题,将中央给予市场主体的政策红利用好用到位。市场主体关切较多的还是降税降费,这是更为实在直接的减负担措施。其实,给予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红利,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只不过今年的税费红利政策有了组合式的新变化。

一方面,通知要求,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两税双减,不仅化解了中小微企业的市场焦虑,也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给市场尤其是底层市场注入了确定性。中小微企业,直接联系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不仅发挥着保供稳价的供给侧企稳,也对消费动能发挥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就业,市场有活力,民生福祉也有保障。

另一方面,继续通过“降费”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在2022年度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此外,在降低用地成本上,政策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按程序合理转换,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切实降低企业前期投入。

此外,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系统降税费,保产业用地,减负赋能同步进行,是养成企业以鱼而渔的市场生存能力,也是以输血促成造血功能的抗压韧性。

除了降成本,还有金融“赋能量”。多年来央行一直给予中小微企业更多金融支持,无论是降息、降准还是“双降”,抑或其他工具手段,央行都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结构性问题。上月25日的全面降准,释放5300亿的流动性,精准投放到中小微和三农企业。当然,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是为中小微企业“救急”也需要长效关注。

一方面,保持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简言之,市场艰难期,中小微企业最缺的还是资金,因此金融结构要把央行政策落实到位,将流动性精准投放到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从中央到地方,助企纾困政策接连出台,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但归根到底,市场主体亟需者有二:一是把各种降本减负政策落实到位,既要把税费降下来,也要把制度成本减下来;二是金融助企要赋能到位,释放的资金流动性要精准投放,不能跑冒滴漏。助企纾困的文章写得好不好,最终要看市场活力是否激活,消费动能是否有力。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