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赛道昌平争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5 10:17

实干 案例

“回天有我”倾情投入、疫情防控深入一线、志愿服务勇担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昌平青年与时代同脉搏、与首都共奋进,围绕全市和全区的中心工作,严谨务实、苦干实干,争取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投身疫情防控

昌平青年关键时刻“顶得上去”

“请您按照一米线排队”,“请提前准备好相关证件”,“这个通道人少,可以来这边检测”……4月27日下午,昌平共青团机关干部来到回龙观街道融泽家园一区社区,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昌平共青团还动员了1500余名团员青年、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流调等工作,充实一线抗疫力量。

“回天春晚”上,昌平青少年表演舞蹈《少年中国梦》

对于昌平青年来说,近年来,这样的节奏已成常态。时间拨回到2021年10月,当时出现了新一轮疫情,昌平共青团倡议各级团组织、广大共青团员、团员干部响应号召,主动回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排班值守等相关工作。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团总支书记杨雯珺积极报名,来到宏福苑社区支援防控一线。这是个大型社区,居民楼有110多栋,核酸检测、流调排查、物资保障……工作量非常大,但他表示,“在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深感责任在肩,作为一名团干部,关键时刻就得顶得上去”。

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昌平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努力做好相关保障和支持,成为疫情防控中一支重要力量,彰显了昌平青年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可堪大任”。和杨雯珺一样为宏福苑抗疫倾情付出的,还有一群青年学子。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皇甫晓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每天忙着接电话、送物资,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600个电话,送两三千斤物资,一干就是近一个月。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特色,为了给封控的居民打气鼓劲,他们在小区里举办了6场特殊的“演唱会”——站在货车上,接上简易音箱,志愿者们在雪夜为无法出门的居民高歌,他们的身影,成为封控区域夜晚最亮的星。

助力“回天有我”

昌平青年为“睡城”注入活力

2020年1月的一天,天气寒冷,回天“H.O”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刘剑带领队员们来到天通中苑社区开展又一次服务。这支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由“回天地区”各商户代表和居民100多人组成,在“回天有我”品牌的感召下,近年来全心全意为回天地区居民送温暖送服务。

像他们一样的青年还有很多,80后小伙儿王树杰是天通苑一家快递站点负责人,了解到天通苑南街道西一社区党委邀请快递小哥参与社区治理,王树杰积极响应,闲暇时间加入到清理小广告、桶前值守等行动中来。像他一样的“天南小哥”们主动肩负起社区治理“流动哨兵”的使命,为天通苑南街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

秋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在昌平区举行,这项由昌平共青团牵头组织的活动,让更多青年参与其中

在昌平共青团的号召下,昌平青年积极投身“回天有我”。2021年,累计组织2000余名团员青年回社区报到,围绕社区实际需求持续开展思想引导、城市融入、志愿公益、创业就业、学习培训、交友联谊、文体健康、普法维权等活动,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回天青年助力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社区治理工作。

昌平区高校众多,智力资源丰富。昌平共青团将驻昌高校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回天地区一镇六街匹配对接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20所高校,让各镇街团(工)委用好高校的人力资源和志愿者力量,推动各类青年资源共享。同时,积极对接高校智库,开展回天地区青少年思想状况调研,详细掌握新时代回天地区青年职业生活状况等,为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回天地区此前存在公共服务短板,活力不足,本市通过回天行动为这片区域赋能,昌平共青团找准了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突破点,不断深化“青”字工作品牌,也让青年人为这座曾经的“睡城”注入活力。

擦亮“昌平蓝”

昌平青年助力创建文明城区

3月13日20点,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鸟巢举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城市志愿服务是冬奥筹办的重要一环,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昌平区共设立5个城市志愿服务站,主要开展人员引导、信息咨询、语言服务、文明宣传、环境保障、助残养老等服务。6000名志愿者大多为青年人,规模和服务时长均位居全市前列,他们热情、周到、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擦亮了“昌平蓝”志愿服务品牌,也为昌平“四区”建设贡献了力量。

为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昌平区还将冬奥志愿服务与文明城区创建相结合,将开展“清理社区小广告”等志愿服务与垃圾分类相结合,开展“桶前值守”专项行动。2021年,510个社区(村)1.4万名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28万小时。2021年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昌平区“做好垃圾分类 创建生态文明”项目获得金奖。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昌平区的城市环境有了新的改善。

昌平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等工作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昌平景区还设置了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会提供服务讲解、劝导不文明行为、垃圾随手捡、双语翻译、引导指路等服务,作为旅游大区,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共同擦亮了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

昌平区的志愿服务常年保持规模较大、服务优质的特色,近年来喜事多、大事多,对志愿者的需求量较大。昌平青年义不容辞,圆满完成国庆群众游行“美好生活”方阵3500人的组织、训练、保障等任务,认真组织1.5万余名志愿者完成国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服务群众超15万人次;顺利完成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北京农业嘉年华、北京国际长走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服务群众和游客近百万人次,擦亮志愿服务名片,为创建文明城区贡献了重要力量。

展望

找准发挥青年作用的新领域

实干书写青春诗篇

居庸关和十三陵的磅礴厚重,未来科学城的快速发展,回天地区的市井烟火,军都山麓的温泉田园……提到昌平,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印象。当前,昌平区积极推进“四区”建设,包括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昌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昌平区委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把握发展大势,夙夜在公、紧抓快干,在服务首都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昌平共青团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找准新时代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新领域,推进共青团工作形成社会功能。奋发图强、敢闯敢创的昌平青年,严谨务实、苦干实干,将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服务发展大局

在聚焦“四区”建设中找准方向

青春的理想与激情,犹如万马奔腾。如何因势利导?昌平共青团为青年领航把脉,让青年服务发展大局,在聚焦加快“四区”建设中找准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彰显共青团的担当作为。昌平共青团通过建立青联委员工作站、定期召开委员沙龙、探索建立青年企业家科学家联席会议机制等多种形式,打造委员履职新平台,积极引导青联委员主动参与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议题,充分发挥青年领袖的引领带头作用。

同时,昌平共青团不断加强与驻昌高校团学组织的沟通交流,持续深化与驻昌高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资源共享、群体互动的校地青年人才交流机制。积极依托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等属地资源优势,提高驻昌高校青年师生群体与昌平区的连接黏性,助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此外,昌平共青团用好社区青年汇体系和重点宣传教育平台,广泛动员全区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两谷一园”建设、回天社会治理以及文明城区创建等昌平区重点工作,形成一批标志性研究及实践成果,凝聚青年力量建功新时代。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营造“可志愿、乐志愿、善志愿”氛围

昌平区的社会治理和建设,需要志愿者们参与。昌平共青团不断建强志愿队伍,提升组织保障。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和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建强专业化志愿队伍,吸收专业人才参与志愿服务,完善常态化志愿联系机制,逐步实现服务阵地固定化、服务项目常态化、服务队伍规范化。

近年来,志愿者们在建党100周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城市志愿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有些经验可复制,有些做法可提炼,昌平共青团在此基础上打造昌平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创建“爱满回天”等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站和重点社区,与创建文明城区、回天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志愿服务基层阵地。

昌平共青团还充实人才队伍、完善人才结构,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服务,丰富“全局分层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内涵,着力提升骨干志愿者队伍的覆盖面、响应度和战斗力,保证重大活动保障有力、疫情防控反应迅速、日常志愿广泛参与,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能够靠得住、顶得上、打得赢。

强化思想引领和服务能力

促进昌平青少年青春向党踔厉奋发

新时期,青少年如何更好地成长?在针对全区青少年开展政治引领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昌平共青团注意持续加强组织力、引领力和创新力。同时,围绕服务好广大青年的初心,全面促进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协调好区域内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资源,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探索研究关于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督导的职业前景和规划,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构建“资金帮扶+关爱成长”助学育人帮扶机制,全面募集社会资金。完善青少年帮扶项目库,整合青年联合会、志愿服务组织、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学校团组织资源,实现在学业进步、能力提升、爱心关护等方面对困境中青少年的一对一服务指导。大力推进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互联网行业等领域和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团建工作。

新时代的共青团任重道远,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昌平共青团不断增强用思想感召青年、用真理凝聚青年的能力,锻造了一支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共青团铁军,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奋力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

对于昌平青年来说,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的宏伟蓝图已然就位,用奋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用实干在磨砺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昌平青年将更加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

与历史同步伐 与时代共命运

南口地区以身许国的青年代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人挑肩扛的青年劳模、小汤山建设保障中夜以继日的青年工人……近现代的昌平区,带有鲜明的红色印记,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饱含家国情怀,充满实干精神,不辜负历史期许,对得起时代重托,始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在不同时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昌平青年投身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1920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号召“到劳工中去”。在他的推动下,北京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相继来到昌平区南口等产业工人聚集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1925年5月,京绥铁路总工会南口分会在南口华洋饭店成立。同年11月,昌平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南口特别支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党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同时,南口地区进步青年工人中也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11月,南口地区有4名团员,1个团支部。到1926年2月,发展到17名团员,3个团支部。在17名团员中,工人占16名。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在青年工友中宣传和解释党的主张,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团的活动同党的工作融为一体,为地区培育了革命火种,注入了红色基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昌平青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忘我投身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中。1958年,十三陵水库开建,高峰期施工人数每昼夜达10万人。在水库兴建过程中,先后涌现出了2972个先进集体、20409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昌平青年一马当先,如昌平崔村乡(今崔村镇)巾帼英雄“九兰组”,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只有17岁,还有沙河乡(今沙河镇)的“七姊妹”、北七家乡(今北七家镇)的“十大姐”、大东流乡(今属小汤山镇)的“尖刀队”……昌平青年们以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无私奉献、不怕艰苦的实际行动,推动了十三陵水库的尽早落成,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昌平青年们依然勇于担当,甘于奉献。2003年春夏期间,“非典”肆虐,北京市决定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建立一所能容纳千名患者的“非典”定点医院。从4月23日拂晓破土动工至30日交付使用,“非典”定点医院以七天七夜的速度拔地而起,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昌平区保障有力,除承担工地工人的后勤保障工作外,医院建成后,其所有的安保和后勤保障也都由昌平区提供。全区各条战线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包括很多青年人,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夺取了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让社会认识到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依然“可堪大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