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擦亮志愿名片 | 从综合包户的志愿雏形到微笑的北京名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5 09:28

志愿

作为志愿者,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2014年,习近平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回信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2020年6月,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2022年4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他们,是国家大型活动中随处可见的身影;他们,是你在春节回家途中邂逅的一抹温情;他们,是在险情来临时,顶在最前边的那个;他们,又是在平日里,城市运行中微不足道却又不可或缺的那个……我们也许叫不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呼——志愿者。真诚奉献是他们靓丽的青春底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他们谱就的青春乐章。

北京志愿服务的发展,恰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从“综合包户”的志愿雏形到“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个历史进程见证了一项项重大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们最鲜活、最灵动、最撼人心魄的充满朝气的身影。

“综合包户”让学雷锋活动

“扎下了根儿”

提起志愿服务的发端,就不得不提到“综合包户”学雷锋志愿活动。说起当时的活动场景,该活动的策划人、时任大栅栏街道团委书记孟宪义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告诉北青报记者,1983年2月27日上午9点,在西柳树井幼儿园里,学雷锋“综合包户”服务签约仪式正式开始,11个团支部与19名老人签订了“综合包户”协议书,“协议书是一本大红册子,里面对上门服务的内容、频次、要求等等都有所明确”,孟宪义说,协议签订后,大栅栏地区的百货、副食、浴池、医院等行业以及街道办事处的团员青年,对本地区的19户孤寡老人、军烈属,定期提供送日用百货、送煤、送菜、洗澡、卫生巡诊、打扫卫生等十项综合服务。每项服务活动的次数和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都要检查监督。

孟宪义说,大栅栏街道孤寡老人比较多,在这之前的“学雷锋服务小组”虽然为孤老困难户做了不少好事、解决了不少困难,但是这种服务还是有缺陷的,一是服务所覆盖的行业少,二是服务时间没有合理安排,逢年过节去得多,和老人的日常需要对不上号。“综合包户”学雷锋志愿活动不一样,它是一种定向、固定、长期的志愿帮扶,使服务由分散发展到协同,由单项发展到多项,由零星发展到定期。从此,学雷锋变得经常化、制度化,“雷锋”再也不是“三月来了四月走”,而是扎下了根。

此后,全市形成了若干综合包户服务小组,做到了组织领导、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对象“五落实”。1984年,团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各地团组织学习和推广北京市团员青年开展综合包户服务的经验,使这一活动迅速在全国推广。1988年,邓颖超同志称赞综合包户活动“是一项创新的事业,值得在北京市以至全国倡导”。

在志愿服务之余,志愿者们扬起地上的雪花享受属于他们的风景(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时光飞逝,“综合包户”转眼将近40年,“综合包户”的服务者名字也变成了“志愿者”的称谓,服务对象也从空巢老人、军烈属逐步延伸至助学、助困、便民、互助、促进人员再就业等多个领域。

在孟宪义看来,“综合包户”从最初集中于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同时为被服务对象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支持,志愿服务不断刷新内涵和外延。作为老一辈的志愿服务带头人,孟宪义也亲眼看到了志愿服务队伍的扩充。现在军警、党员、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外来务工青年、工商联分会成员、大学生、退休人员等各行各业都有了志愿者的身影,每念及此,孟宪义不禁发出感慨:“这就是传承,滚雪球一样!”

孟宪义的另一个感触是,“综合包户”尽管是志愿服务最初的萌芽,但当时却并不是纯志愿的行为。“当初我们在做‘综合包户’时,想名字就想了三天,直到签约前一天夜里11点多,印厂都还在等着名字好付印协议书。当初也想到过 ‘志愿’这个词儿,但又想到我们要签协议,协议就有一定的约束力,又不是纯志愿,最终才选定了 ‘综合包户’这个名字!”孟宪义说,如今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志愿、甚至是自觉自愿,“有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志愿服务才能一直走下去”。

志愿服务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

随着“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首都志愿服务事业日新月异。1993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志愿者协会,也就是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前身,自此,首都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全市性组织。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在我国举行的国际赛事、国际会议日益增多。北京志愿者的身影,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外各种大型活动中。2006年8月18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启动,仅一个月时间,北京地区的报名人数就突破了20万。充满青春朝气的在校学生、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充满爱心的社区居民,还有老当益壮的中老年人都积极申请,希望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当时,身着“北京蓝”的奥运志愿者共有170万,他们活跃在奥运赛会和城市的各个角落,将北京变成了蓝色的“海洋”,让微笑成为最好的城市名片。

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房山区拱辰街道行宫园社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供图/房山团区委)

2008年奥运会后,首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首都志愿者围绕国家所需、人民所盼,走上街头、深入社区、下沉乡村,走进重大活动保障现场,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9.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超过8.1万个。

志愿者从基层走向国家大舞台,进行千锤百炼后,最终还是要回归基层服务基层。近年来,首都志愿者累计完成各类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百余场,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靓丽风采,同时也将志愿服务自觉融入城市治理,积极实施清洁空气、保护河湖、垃圾分类、文明出行、背街小巷整治“五大青年行动”,助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如今,“志愿蓝”的身影在北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为了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首都志愿者们还积极参加了垃圾分类等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在疫情期间,志愿者们更是挺身而出,“站社区、守国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为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贡献力量,彰显了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

“结合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团市委重点工作任务,团市委提出了10类‘志愿+项目’新时代首都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这10类项目包括“志愿+城市更新、志愿+经济建设、志愿+生态文明、志愿+文化科技、志愿+教育发展、志愿+社会建设、志愿+法治建设、志愿+人才培养、志愿+接诉即办、志愿+重大活动及应急”。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将针对每一大类“志愿+”项目,每年评选出20个优秀案例,通过树立标杆项目,打造更规范的首都志愿+项目体系组织。同时,通过“志愿北京”平台建设,让技术为项目赋能。“我们还要针对每类志愿+项目,提炼出一套规范的培训方法,打造更规范的首都志愿+项目体系组织,为社会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志愿者的微笑

永远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谢谢你们,亲爱的志愿者!谢谢你们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巨大成功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你们的笑容温暖了我们的心。” 4月7日,继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致谢志愿者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再次致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表示感谢。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一身“天霁蓝”,一颗“火热心”,从“北京欢迎你”到“一起向未来”,志愿者的身影遍布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无与伦比”。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志愿者一直用微笑书写着北京最好的名片,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诠释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来自不同高校的冬奥志愿者团队高举标语牌“一起向未来”(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当被问到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志愿者时,来自外交学院的大三生张元世男说,只因为一个微笑。200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片上,志愿者的微笑一直刻在张元世男脑海中,7岁的他第一次对志愿者的形象有了认知:一身志愿者服,青春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14年后,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举办2022年冬奥会,张元世男也如愿成为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中心媒体运行的志愿者,他注意到,很多记者并非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于是,张元世男专门学习了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等小语种,每天当这些国家的记者走进来时,他总会微笑着用他们的母语和他们打招呼,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记者们倍感亲切。用微笑展现当代青年人应有的蓬勃和自信,张元世男做到了。

微笑,不只是简单的两个嘴角上扬,有时还能化解一些矛盾。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翟姊祺在进行志愿服务时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外国记者在领取完媒体证件后,没有扫码出示北京健康宝信息便走了进去。几位安保人员在他身后喊了数声“请扫码”,这位外国朋友一脸疑惑,表示不解。翟姊祺连忙迎上前去,微笑着用英语向他解释:“please scan this QRcode and follow its process,thank you!”(“请扫描这个二维码,并按其步骤操作,谢谢!”)一个微笑和一句简单的话语,进门问题迎刃而解,外国记者和安保人员同时向翟姊祺竖起了大拇指。

也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志愿者的微笑,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微笑里的政治担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当一辆辆彩车经过天安门核心区时,赢得了阵阵欢呼声和掌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每辆彩车里都有数十人,彩车行驶的时候,他们就坐在彩车底部,他们的任务是,当彩车出现动力故障的时候立即应急推车,他们就是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1747名志愿者。“当我们和彩车一起顺利经过天安门时,我在彩车里笑了,尽管没有人看得见,但我觉得能以‘无名英雄’的方式为祖国庆生,值了!”公安大学2017级学生曾鑫回忆说,他当时承担的是“绿水青山”彩车的应急推车任务。

口罩遮脸未相识,志愿连心总相知。2020年3月,为做好新国展集散点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团市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了志愿者到入境进京人员新国展集散点开展现场服务。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杨泓哲就是其中一员,这一次,他穿上了带有志愿者logo的防护服,戴上防护眼罩,在他看来,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事情比平日里更多。在新国展,他看到过丢失行李的中年人、拿不动包裹的老年人,还有想现场重新买票的外国人……在这些人的眼中,身穿白色防护服、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是“唯一的希望”。每当这时候,杨泓哲总会走到他们身边,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我希望他们踏入国门的第一步能感觉到这里的温度,而不是被疫情吓到。”杨泓哲说。在说这句话时,虽然他的防护眼罩上弥漫着雾气,但仍然能看到他那弯成月牙一样的双眼:无论在何时,志愿者的微笑永远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回顾

1983年,宣武区“综合包户”学雷锋志愿活动,是改革开放后学雷锋活动的创举。

2006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中央及首都 25 家新闻单位共同向全社会发起微笑倡议,并从当日起面向社会征集活动名称、口号和LOGO。8月28 日,微笑主题活动正式定名为“微笑北京”,口号是“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服务队帮助孤老户安装煤炉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典背后,有16万志愿者参与了活动的各种服务工作,他们大多是90后、00后。

2019年北京世园会盛大开幕,为做好游客服务工作,整个园区每天有近600名志愿者同时上岗,参与近130个岗位点的园区问询服务、秩序引导、接待协助、语言翻译等八大类运行管理协助和游客服务工作。

2019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3700名志愿者服务281个岗位,其中2700名为参加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志愿服务的“老志愿者”。

在历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志愿者们用最美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向参加论坛的各国嘉宾展示北京青年风采,擦亮志愿服务“金名片”。

服务队为孤老户王明亮搭建厨房

在每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志愿者们也在引导服务、咨询服务、会议服务、证件管理及新闻宣传等岗位上提供全流程服务。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共有8.9万名志愿者参与,为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和城市志愿服务作出贡献,为党旗增光添彩。

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共有近1.4万名北京高校来源赛会志愿者和20万人次的北京城市志愿者坚守在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和人员引导、信息咨询等多个岗位,用青春和奉献,用自信和笑脸,向世界展现出亮丽的中国名片。

供图/西城区大栅栏街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刘婧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