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周期。
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2时,美联储将公布5月利率决议,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2:30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公布缩表计划,受此影响,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3年半以来首次一度突破3%;美元指数也攀升至20年来的高位,持续在103上的高位徘徊,非美元货币全线下跌;全球股市大体下行。
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FedWatch最新显示,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加息的概率达到96.8%。这也意味着市场几近完全消化了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
看点一:接下来加息路径将如何演绎?
3月会议上,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0.25%至0.5%之间。这是美联储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
在即将到来的5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大概率将再加息50个基点,这将是美联储自2006年以来首次连续两次政策会议上调利率。50个基点的加息幅度也将是2000年以来的首次,而上一次单次加息75个基点,则要追溯到格林斯潘时代的1994年。
野村证券全球宏观研究主管苏博文(Rob Subbaraman)向澎湃新闻表示,在接下来的3次会议上,预计美联储均将加息50个基点。然后在随后的3次会议上增加25个基点。野村预计从现在到年底美联储将加息总共225个基点。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团队则预计,由于担心工资持续上涨、通胀进一步蔓延,美联储将在5月和6月的政策会议上再次加息50个基点,而7月则恢复至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在今年下半年或会以较为平缓的步伐继续加息,无论经济数据如何,每次美联储会议都会加息25个基点。
中金宏观则提醒称,需关注鲍威尔是否会考虑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上次3月会议后的发布会上,鲍威尔态度较为温和,当日美股积极反弹,然而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发言中鲍威尔态度迅速转鹰,美股持续受挫。
中金宏观猜测,即使这次鲍威尔态度温和,其言论也会被打个折扣。相反,如果鲍威尔延续此前在IMF年会上的态度,甚至如果不正面拒绝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的选项,那么将被市场解读为鹰派信号。
不过,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指出,市场不应害怕美联储激进的言论,而应欢迎它们;鹰派言论可以帮助美联储承担重任。并且可以塑造围绕通胀的消费者心理。美联储以及其他央行可以借此安排软着陆并避免经济衰退。
看点二:何时开始缩表?
美联储公布的3月会议纪要显示,会议的与会者都认为,通胀上升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的状况证明了在即将举行的会议上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其速度将比2017-2019年期间更快。与会者普遍认为,将以最多每月950亿美元的速度缩减资产负债表,其中包括600亿美元的国债和350亿美元的机构债。与会者亦普遍同意,如市场情况需要,上限可在3个月或稍长时间内逐步实施。
中金宏观认为,相比于加息,缩表的不确定性更大,市场可能过于关注加息,从而忽视了缩表的重要性。加息与缩表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价格工具,后者是数量工具,加息的概率可以由利率市场定价,投资者能实时跟踪加息预期,但缩表却不能,没有一个指标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市场对缩表引发的流动性下降的预期。另外过去两年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大涨,房价与通胀上升,都与货币超发(数量型货币扩张)有紧密联系。如果货币数量开始紧缩,资产价格、房价和通胀都会受到影响。尤其对金融资产价格而言,因为金融市场具有非线性的特征,且容易产生羊群效应,对流动性的边际变化比实物资产要更加敏感。对此投资者应当予以重视,不能简单认为上一轮缩表开始时资产价格表现平稳,这次就可以高枕无忧。
看点三:经济会衰退吗?
上次3月会议上,鲍威尔一直强调美国经济非常强劲,但上周公布的美国一季度GDP数据令市场“大跌眼镜”。
北京时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化意外下降1.4%,预期为增长1.1%,前值(2021年第四季度)为增长6.9%。这标志着美国经济从1984年以来的最佳表现突然逆转。
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向澎湃新闻表示,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可能的,但不会衰退。也就是说,相比于2021年四季度GDP增长6.9%,增速会有所放缓,而这对抑制通胀是必要的。未来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市场都可能会有波动,股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一旦美联储对通胀占了上风,中长期的状况受控制,就可以对美国经济保持乐观。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团队则预计,目前的加息可能会在将来付出代价。由于利率上升和财政政策支持减弱,美国经济增长或将在今年夏季放缓,美联储届时可能会暂停紧缩政策。当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时,房地产市场可能首当其冲。但今年下半年不会出现衰退,并将2022年全年美国GDP增长预测从3.2%微调至3.0%。
中金宏观强调,这次鲍威尔对于美国经济走势的看法是否有变,以及他如何理解货币紧缩与经济衰退的关系,都值得关注。比如经济放缓是否会成为制约美联储货币紧缩的因素,还有待观察。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