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学习型社会如何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3 15:40

求知欲是人的本能需求,而在现代社会,学习更是成为每个人的一生需要。对于一些想在晚年为自己学习充电的60后来说,多地老年大学入学一座难求,热度堪比孩子的“学位竞争”。“上学难”在成为许多“新老人”心头憾事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终身学习,真的只能在老年大学吗?学习型社会,如何向“新老人”打开更多新窗口?(5月2日《半月谈》)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老龄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对老年教育的需求增加,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反映出老年教育的供给不足。必须加强老年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扩大老年教育的供给;同时围绕老年教育,推进社会形成把读书作为生活方式的终身学习观。

老年大学,是当前老年教育的主要供给方式。由于很多地方由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就只有一两所,且学位有限,老年人被老年大学“录取”了,就一直想学下去,不想从老年大学“毕业”,这也就导致老年大学“学位”紧张。我国《“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在老年大学覆盖面方面,提出到2025年要达到每个县(市、区、旗)至少 1 所。显然,就是实现这一覆盖目标,也难以满足老年人对老年大学的需求。

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应该发挥学校、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的作用;线上线下结合,整合面向老年人的教育资源,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老年教育不像学历教育那样,对课程质量要求高,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也不是为了提高技能去就业,更多是享受学习的过程,充实老年生活,以及获得与其他老人有一起交流的社交空间。从教育内容看,老年大学更像是“老年小学”、“老年艺校”、“老年活动俱乐部”。因此,可以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教育;社区也可开展老年教育,办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养老机构也可设立老年教育点,开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学校、机构,当然要满足相应的举办条件,有合法的资质,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对老年学校、机构的资质审批,主要应关注卫生、安全条件。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展老年教育,不但对拓宽老年教育资源有积极作用,也可对老年人进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老年教育。我国正在推动各地开放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并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推进在线老年教育的一大难题是,有不少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上网,而这恰恰是对老人开展老年教育的内容之一——学会智慧化生活,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据报道,我国很多地方都在针对老人开展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教育,不但进行专门培训,还进行跟踪辅导,让老年人“温故知新”,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从只会用“老人机”打电话,到可以用智能手机发微信、视频通话、打车、购物、在线看病等等,并识别电信诈骗、金融诈骗。其实,这类老年教育完全可以通过家庭成员进行,由晚辈教长辈。

就此而言,开展老年教育,也是在推进每个人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点。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但这种学习的功利色彩颇浓;受功利学习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考上大学后,就失去读书的兴趣与动力;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后的“充电”,也大都是为了完成岗位工作、评职称而准备考证、考级,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不多。而老年教育,则是摆脱功利需求,真把读书学习作为了生活方式。让家庭晚辈参与老年教育,有助于转变功利的读书观,养成健康的读书学习习惯。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