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行业如何把握个人养老金机会?理财产品破净怎么看
澎湃新闻 2022-04-25 07:52

今年是资管新规发布的四周年,也是正式实施的第一年,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各类资管机构如何找准自身定位?该往哪些方向转型?如何支持养老第三支柱发展?

4月24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资管峰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围绕这些热点展开热议,释放出不少关乎资管行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中国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作的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1》报告在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到133.7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近11%。此前,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在120万亿元的规模停留了4年时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资管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20万亿元,2020年恢复至122万亿元。

加强产品信披应对净值波动

在今年上半年股债市场频繁波动的背景下,净值化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收益回撤,“破净”现象引发投资者热议。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指出,一季度有2000多只理财产品破净,主要是集中在权益类、混合类的理财产品,大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回撤,这反映出在资管新规下,产品的净值表现与底层资产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反映了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在会上介绍,在过渡期结束后,中国的资管行业回到了一个新的增长路径上。银行理财保持了三年稳定增长,银行理财的净值型产品占比超过90%,保本理财已经为零,理财子公司作为一个“新物种”,三年时间占到了整个银行理财60%的份额,已经成为主力。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净值化比例已达94.15%。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表示,当下银行理财的净值情况总体可控。据统计,总体波动幅度有限,涉及产品的数量占比极低,回撤幅度大于5%的理财产品全市场只有300多只,占回撤产品总数的2%,占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数不足1%,市场整体表现比较平稳。

成家军进一步谈到,理财公司确实要继续重视做好信息披露这一净值化转型的关键,将信息及时、完整、便捷地传递到投资者。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集中登记、信息披露和理财产品第三方托管机构,始终坚持服务监管、服务市场、服务投资者的使命,为理财市场规范发展贡献力量。

“今后的工作要继续提升银行理财信息数据的质量,深入挖掘理财大数据资源,提供更加多元,更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和研究报告,同时致力于理财市场服务平台的建设。”成家军强调说。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则强调,当资管行业全部基于净值管理时,资管机构要重新构建对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没有套期保值、没有利率比较中的风险对冲、没有股价下跌时的风险管理,只能“躺输”不能“躺赢”。

对于如何应对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要把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作为资管业务的核心环节,准确地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实际风险的承受能力,帮助投资者树立科学的风险观、收益观,合理塑造投资预期,理性看待产品的净值波动。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正在形成新的资管市场机会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允许经政府审批的各类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和投资服务。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表示,近年来养老金呈现非常高速的增长,预计未来养老金一定是我国资管市场最强大的增长力量。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最近养老金推出了新敞口,围绕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正在形成新的资管市场机会。

成家军亦认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监管部门最近又将养老理财试点扩大到“十地十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将成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重要资产之一。

潘东提到,中国资管市场的资金结构非常稳定,三年多以来体现了以零售为主。中国的资管市场的资金来源零售的占比56%,多年都是稳定在50%以上。其次,资金端的增速保持了两位数,去年是14%,今年依然是14%。第三,养老金板块保持高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的养老金一定是中国资管市场最强大的增长力量。

潘东指出资管市场有三个现象级的创新现象:第一是养老理财扬帆启航;第二是公募Reits破土而出;第三ESG投资方兴未艾。这三大领域在三到五年、五到十年的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几万亿级,甚至十几万亿级的资管的蓝海资产端。

不过王忠民也强调说,新的市场规则和新敞口正在形成,在这样一个“多杀”和全球化的过程之中,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尤显重要。

“如果我们养老金还投净值化的产品,投进去两天,产品结构中锁定期三年,结果净值一亏,投资者就坐不住了。”王忠民提醒道。

信托业三大分类是对未来发展方向性的指引

信托是资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行业的行业规模从2017年26.25万亿的峰值开始逐步回调,到2021年行业回落到了20.55万亿,在这个过程中,行业进入了一个调整、转折的时期,也在进入一个转型的时期。

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中航信托董事长姚江涛表示,2017年以来,信托行业管理规模虽然呈现负增长趋势,但是从资金结构看,行业仍呈现出一些显著向好的变化:一方面,投向证券市场的占比大幅提升,至2021年底占比22.37%,成为仅次于工商企业的投向;另一方面,资金信托投向基础产业、房地产和金融机构三大领域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势头,占比降至10%-12%之间。此外,近3年来,主动管理信托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50.7%上升到58.8%),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49.3%下降到41.2%)。

今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

姚江涛认为,资产管理信托相比于银行、基金等资管同业来说虽然发展仍不充分,但是如果能以核心能力的构建为抓手,叠加信托自身优势的积累,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巨大的。资产服务信托是信托行业所独有的,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为社会公众服务:既包括涉众资金的服务,又包括个人财富管理的服务(财富传承、资产配置等),这是信托制度优势的核心体现。慈善信托,则能很好地与共同服务相契合。

姚江涛指出,新的三类业务分类,是监管部门对信托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指引,信托公司契合监管导向应核心做到:一是要真正回归本源,信托的核心本源是服务,用制度和专业提供服务;二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对应的组织架构、战略规划以及数字化转型。只有做到以上三个核心方面,信托才能更好地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投资、社会民生、共同富裕做贡献。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