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业务受挫,投行业务下滑,中资券商发力财富管理
​中国基金报 2022-04-17 10:10

疫情叠加港股不断创新低,香港不少本土券商举步维艰,香港中资券商的业绩表现也分化加剧。

记者根据上市券商年报对2021年海外经营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从海外收入方面的增长幅度来看,光大证券以同比增幅321.09%,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兴业证券,同比增幅达到137.14%。传统的头部中资券商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同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

与此同时,部分券商陷入了海外营业收入放缓、利润率下降的境地。海通证券、国元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中泰证券等均出现了海外营收同比负增长。其中,东方证券、中原证券的海外营业收入则出现亏损,分别为-432万元、-1.76亿元。

对于亏损的具体原因,上市券商年报鲜少披露,记者采访了部分香港中资券商,了解到在投行业务方面,中资券商面对高盛等外资券商的强手环绕;在零售业务方面,又面临来自近万家香港本土券商的竞争压力。出海并没有想象中一帆风顺,但是在多年的深耕本土的发展中,正在摸索出一套适应自己发展的道路。

经纪业务遭遇左右“夹击”

据兴证国际介绍,踏入2022年,港股受到美国加息、美元走强、通胀、俄乌战局等诸多负面因素所影响,拖累恒生指数由二月初的25051点跌至三月中旬的18235点,跌幅达27.2%。港股成交更每况愈下,由2021年的日均成交逾1660亿港元,下跌至2022年的日均成交约1430亿港元,跌幅逾一成。成交量下跌,传统经纪业务包括佣金及利息收入必然受到牵连。

中泰国际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表示,经纪业务下滑的另一大主要原因,是来自互联网券商和市场大环境的左右“夹击”。该人士表示,近几年,受香港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线下获客的渠道受阻,互联网券商“零佣金”以及便捷、体验感较好的线上操作体验,极大地分流了香港本土年轻客户群体和国内南下资金。

在谈及中资券商的APP体验感相对逊色的问题时,多位券商内部人士表示,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在香港,大的中资券商大多以机构业务为主,近几年才发力零售业务,在IT方面的投入不是很大,而中小券商虽然较早发力零售业务,但是因为香港金融业IT人才薪水较高,无力支撑如此高昂的运营费用,主要还是依靠线下网点获客;第二,香港券商的合规成本相当高昂。简单以反洗钱为例,身处香港的券商会面对各个国家不同的反洗钱要求,这给IT部门带来极高的挑战。据内部统计,平均每一位客户的合规成本在1万港元左右。因此在APP的流程上无法和内地券商APP的体验感相提并论。

“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券商一直都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合规方面漏洞百出,但是香港证监会对他们又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所以零售业务自然抢不过他们。”一位中资券商的内部人士对此颇有意见。

踩雷地产信用债 中泰国际巨亏超8亿

就目前而言,中泰证券海外业务亏损最多。年报显示,中泰国际2021年净资产14.50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营业利润-7.95亿元,净利润-8.04亿元。

对于2021年出现巨亏的原因,中泰证券在年报中解释:“2021年,因持有的境外地产美元债出现兑付风险,中泰国际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导致中泰国际业绩亏损。”

这已经是中泰国际连续两年亏损。2020年中泰证券年报显示,当年中泰国际净利润-1.18亿元。这就是说,仅仅两年时间,中泰国际亏损高达近10亿元。

众所周知,2021年年中,以恒大为代表的地产债先后爆雷,地产美元债更是重灾区。多家房企均爆出美元债违约,美元债的价格剧烈波动。虽然不少房企通过展期、交换要约等多种手段没让地产债集中“爆雷”。但是根据申万宏源测算,2022年是地产美元债到期高峰,2022年地产美元债到期金额折算为人民币约为3787亿元,较2021年大幅增长40%。

地产债的风险是否在2021年完全释放完毕,还有待观察。

一季度投行业务下降近5成 中资券商发力财富管理

过去两年,港股市场不断创新低,不少新股上市即破发,大大阻碍了中资企业赴香港上市的热情。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资企业香港市场首发上市76单,较2020年的110单下降44.74%。相对应的,中资企业香港市场上市募集资金2559亿元,较2020年的3386亿元下降32.32%。

上市公司和募资总额的下降,这就意味着香港券商的投行收入也整体下降。不过,回望过去全年,中资券商的成绩可圈可点。按照保荐人承销规模排名,在2021全年港股IPO保荐人榜单中,高盛以75.66亿美元的承销规模,领衔第一;中金以58.81美元的承销规模紧随其后。此外,中信、海通、华泰等中资券商跻身前十大保荐人,与高盛、花旗、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一较高下。

但是进入2022年,由于香港市场在医药、科技股的带领下持续暴跌,使得新股市场气氛越发平淡。兴业国际表示,2022年首季仅录得17宗新股上市(15宗通过新股集资上市+1宗转主板上市+1宗介绍形式上市),对比2021年的32宗,下跌幅度接近5成,大大减慢投资银行部门在业务上的拓展。又由于投资气氛转差,上市公司集资困难,同步减慢资本市场部的业务开拓。

这意味着,不少中资券商赖以发展的投行业务、融资业务都在一季度大大地萎缩。在传统业务条线受挫的情况下,不少中资券商开始发力财富管理业务。

先行一步的国君国际透露,2021 年,来自财富管理分部收入同比上升 26%至 18.29 亿港元,成为集团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幷较以往零售经纪创收能力更强。截至 2021 年底,国君国际在港股经纪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较 2018 年翻番,同时相关排名在过去两个年度连续提升。整体客户资产托管总金额上升 14%到 2351 亿港元,其中财富管理业务的平均单个付费客户创收(ARPU)达约 7.4 万港元,大幅高于过去一般零售经纪业务的水准。

海通国际表示,2021年8月,海通国际正式成立私人财富管理环球家族办公室,打造贯穿私人财富管理、投行、环球市场和资产管理的跨部门服务模式,旨在为超高净值客户与外部资产管理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服务与解决方案。对标顶尖国际私人银行,海通国际持续构建全面数据化及智能化的财富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实时、便捷、智能的私人财富管理服务。

兴证国际也表示,深化双轮驱动业务体系建设,筑牢大财富管理、大机构业务两大收费型业务支柱,推动主要业务市场竞争力跨上新台阶;稳健发展固收自营投资丶保证金融资业务,探索股权夹层等另类投资机会;构建跨境衍生品新业务版块;在守住合规底线,严格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实现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内部结构的持续提升和优化。

除此之外,记者在招聘公告中发现,近日,中金公司也在为香港分公司的财富管理部门招兵买马。(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券商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深度布局线上平台及买方投顾体系建设
证券日报 2024-08-06
一家打包出售 一家无奈退市 中资在港券商境遇分化 也见出海新打法
财联社 2024-06-26
券商加速“出海”:增资、收购动作频频
证券日报 2024-01-19
券商加速“出海” 增资、收购动作频频
证券日报 2024-01-17
券商频频撤并分支机构 加速推动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转型
证券日报 2023-11-01
筹划私有化?昔日在港领头羊咋啦?另有中资券商正物色买家 券商出海道长且艰
证券时报网 2023-10-03
中资券商半年业绩曝光,这三家霸榜前三!美元跌宕带来喜忧参半
券商中国 2023-09-05
券商上半年经纪投行业务平淡 自营成增长亮点
经济参考报 2023-09-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