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个案服务、建病友小组……中日友好医院的医务社工很温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15:38

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医院不再以疾病为中心,而是以病人为中心,医务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疾病和症状,还被需要多从人文视角出发,“看见”并回应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2020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发展医务社工工作实施意见》,中日医院积极响应,努力探索建立现代医院医务社工服务体系,于2020年12月起引入第三方社工机构服务,驻派一名督导和两名社工探索面向患者群体的人文关怀服务,解决患者看病就诊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焦虑、照顾压力、经济困难、医疗抉择困难、医疗理解偏差等诊疗之外又影响治疗与康复效果的问题,为患者送去温暖,体现医学人文关怀。

开展个案服务

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张燕介绍,医务社工经由临床医师或护理人员转介,与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建立联系,协助患者梳理家庭支持系统、提供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最终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

“我们曾经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因急性腹痛,由几位邻居送入院,并垫付住院押金;家属赶到医院陪诊、同意手术并签字。患者在手术后病情恢复良好,符合出院标准,需要家属将患者接回住所。而主管医生多次电话联系患者家属、患者退休单位、甚至走访所在社区居委会,都无法协调人员办理出院手续。”张燕说。

张燕表示,鉴于此,经科室转介,医务社工秉承全人关怀视角,与医生开启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干预。经过进一步深入、全面的信息搜集,社工了解到,出院困难的背后是老奶奶深处复杂的家庭、邻里关系矛盾而无法自处,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社工继续多次走访社区,并反复与家属现场或电话沟通,澄清了家属、邻居、科室、医院的需求,寻找契合点,最终促进家属将患者接出院,妥善安置。

开展病友小组服务

医务社工除了点对点的服务临床个案之外,还会运用小组的工作方法,将具有相同特定病种的患者组织起来,相互赋能,提高疾病适应性和诊疗配合度。该医院开展医务社工介入肾移植受者全程管理项目,在线上,结合科室健康教育计划,组织病友康复经验分享,健康知识讲座等。

医院为移植门诊随诊患者定期开展心理支持小组服务。以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同伴支持与生命意义探寻为主题,开展线上小组活动。还开展了“肾”得吾心全人支持小组与守护“肾”体正念练习小组活动,近一年,共开展22节。

积极开展病友主题活动与互助服务。在病房中,为患者组织病房生日会及各种手工活动,丰富患者住院生活,缓解因疫情无法经常与家人见面交流,寂寞、不安的情绪。2021年10月下旬,该医院泌尿外科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患者,小博。小博13岁,三个月前被诊断为肾衰竭,很幸运在10月份等到了肾源,成为中日医院开展肾移植手术以来最年轻的患者。考虑到儿童与成人在肾移植围术期免疫力和预后差异,科室特别关注小博的生理、心理及家庭与社会支持情况,社工定期到病房探访小博,关心小博住院期间的适应情况。社工在与孩子妈妈的聊天中得知,11月下旬的某天是小博的14岁生日,在征求了家属及患者个人意愿后,医务社工为小博设计组织了一场简短而特别的生日会。生日会上小博以朗诵的形式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由衷的感谢,社工送给了他最爱的奥特曼玩偶,希望他能像奥特曼一样无惧未来生活中的“怪兽”,战胜疾病,拥抱未来崭新的人生。

此外,为进一步回应肾移植病友互助的需求,医务社工开启了“肾”情独白-重生故事系列活动,邀请医院的肾移植术后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汇总成病友故事集,用患者自己的智慧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去影响、帮助和他一样的病友。 

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活动

在社工与患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病友们的最大需求还是对自身疾病认知的需求,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疾病,懂得今后的治疗与日常健康管理知识。为此,社工与医护团队配合,为肾移植住院患者制作了《肾移植受者健康指导与全程管理手册》;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长期随诊,并长期进行严格的自我健康管理。为此,医院还为出院门诊随诊的患者制作了《肾移植受者健康指导与自我管理手册》,除了重要的移植术后健康指导知识外,还根据临床随诊的需要,设计记录表,方便患者记录出院后各项监测指标的情况,于每次门诊随诊时携带此手册,便于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

志愿者服务

医院在开展医务社工工作后,便积极探索建立“医务社工+志愿者(义工)”双工联动的医院志愿者服务体系。孵化和培育“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有技能”的志愿者队伍。在医务社工的组织管理下,志愿者队伍正在向有组织、有规范、有文化,高度自治的方向大步迈进,致力于帮助患者及家属缩短就诊时间,改善患者及家属就医体验。同时,医务社工还为经济困难患者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类“助医活动”,关爱我们的医护人员。韩启德院士曾经说过,过去医学的作用被理解为治愈疾病,其实医学根本的目的应是维护人体的健康,而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医务社工工作亦是因此而生。

张燕表示:“我院的医务社工工作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面临诸多问题与困难,各项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社工队伍也亟需进一步壮大。但是患者有需求,我们也有信心去致力于继续探索跨学科团队中医务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将协调者、咨询者、资源连接者、情绪支持者等角色发挥到极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61岁母亲捐肾救子 医院三台手术“接力”生命救治 家属:妈妈是永远放不下孩子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5
Qnews|武汉一女子接受母亲肾脏移植6年后顺利诞下婴儿 目前母子平安出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医务社工携手社区共建 北京地坛医院社工工作室在崔各庄乡落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Qnews|西京医院将猪肾移植至人体 移植肾已持续工作9天 正常产生尿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4
北京多家医院新院区陆续投用开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Qnews|浙江一医院为外地大病患儿家庭提供免费住宿 患儿家属称心里很温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4
北青快评|让医务社工为患者提供更温馨有力的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推出45个医务社工多元培育服务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