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炅玟:架好“桥梁” 传递热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3 14:28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赛会志愿者范炅玟一直在国家体育馆进行语言服务。这是她期待了14年的事情。2008年她的姐姐作为城市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服务,也让那时刚刚10岁的范炅玟的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图片33.png

范炅玟在国家体育馆“圆梦”

在成为一名大学生之后,范炅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践行着自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她是北京语言大学202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中,她和同学们在“圆梦奥运”方阵中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也成了范炅玟人生中最荣耀的时刻。

范炅玟(右一)为场馆会议提供翻译服务

以语言服务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范炅玟算是真正圆了梦。为了保证翻译质量,每次参加翻译工作前,范炅玟都要进行大量的背景知识学习和词汇补充。完成任务后,还会仔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力争在下一次翻译中做得更好。

除了提前确定好的翻译工作,每当对讲机里响起“呼叫语言服务”时,语言服务志愿者就会紧急出动。有一天,范炅玟接到安保业务领域的呼叫,她和伙伴立即赶往国家体育馆西门安检口,得知一名外籍记者的证件出了点小问题。经过沟通,这位记者顺利进入场馆,连连向范炅玟她们表示感谢。“像这样的工作虽然是小事,但能够切切实实地帮助到别人,同样很有意义。”范炅玟说。

范炅玟(左一)和伙伴们在国家体育馆外合影

在提供语言服务的过程中,范炅玟也在努力传递着志愿者的热情。2月4日,2024年巴黎奥组委和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组委考察团到国家体育馆进行考察,范炅玟陪同考察团参观,并担任了场馆人员管理业务领域与考察团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翻译,还陪同考察团观看了一节冰球比赛。“考察团临走前,我笑着对一名考察团成员说‘祝你今天过得愉快’,他十分开心地回应我‘感谢你们的热情接待’,并与我碰拳示意。虽然疫情期间所有人都戴着口罩,但温暖和善意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传递的,这也是我在冬奥会志愿服务中得到的感悟。”范炅玟说。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国家体育馆进入冬残奥会转换期。国际残奥委会考察团成员于3月1日到达国家体育馆考察,范炅玟又为国际残奥委会赛事景观经理吉赛尔女士和国际残奥委会市场管理经理加藤靖子女士提供翻译服务。“我觉得自己除了提供翻译服务,同时也扮演了中外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这太荣幸了。”范炅玟说。

感言

“14年前,姐姐送我的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手环我一直珍藏着。如今,我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者伙伴们,用一个微笑,一次碰拳,传递着热情与友善,诠释着‘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名片’的理念。通过这次志愿服务,也让我对语言服务的工作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范炅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