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是构成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城市慢行系统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逐渐和河道、公园、街心花园融为一体,具备了休闲功能。
去年,北京市完成了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打通了一条贯穿“回天”地区、北部中轴的42公里骑行绿道,建成了37条慢行林荫路……
见缝插绿、景美路畅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车和步行出行,去年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9.51亿人次,增长约37.6%,市民骑行意愿高涨。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今年北京将继续打造21条文旅骑行线路,建设20条慢行林荫道,逐步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将与滨水道、园林绿道联通融合,为市民营造更好的慢行环境。
上“硬措施”畅通通勤路
非机动车道不连续,机动车侵占严重一直是慢行系统发展痛点。
去年,北京市完成京藏辅路慢行廊道优化、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以及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平安大街慢行系统优化提升等几项大工程。
以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为例,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局部实施工程改造、明确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等措施,在二环路骑行变得更加舒适。哈啰出行数据显示,2021年9月至11月期间,在西二环南北双方向辅路骑行订单同比上升21.9%;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骑行人数环比提升16.7%。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城市道路管理处荆禄波介绍,去年交通部门还完成了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平安大街慢行系统优化提升工程,推动整条道路由主干道路功能转型为绿色交通道路,让更多的市民骑车上路。
今年,北京将优化东三环、北四环辅路慢行环境,推进自专路东拓、南展建设,选取雍和宫-国子监等历史文化街区,创建慢行优先街区试点。
上“软措施”倡导非机动车及行人优先
硬件达标了,软件也得跟得上。荆禄波告诉北青报记者,全市主要通过三项措施改善交通出行秩序。
一是通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优化信号配时等方式,全年设置路口自行车一次左转设置74处,明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流线和通行权限,路口通行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针对胡同交通的通行特点,在王府井韶九胡同、帅府园胡同、煤渣胡同等9条胡同开展30公里/小时限速区试点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全市118处示范路口和30处校园周边示范岗交通秩序有了明显提升。
三是科学施划共享单车停放区,在51处重点轨道站点实现电子围栏全覆盖,规范共享单车停车秩序。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统计显示,从满意度来看,市民对慢行系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8.41分(满分10分),84.1%的市民认为整治效果较好,慢行系统整治效果获得了市民认可。
上“新模式” 慢行系统与滨水道、园林绿道联通融合
随着北京市慢行系统建设和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行或者步行的方式出行。近年来,大家也逐渐发现,慢行系统已经不仅仅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还可以是滨水道、林荫道。
刚出地铁站,上班族可以通过街心花园的石子路步行到目的地;在小区门口,走几百米就能到街心公园;在路边,城市慢行系统与滨河道融为一体,市民不仅可以通勤骑行,还可以周末健身……
“健步悦骑”是这种新模式的关键词。荆禄波介绍,去年北京打通了一条贯穿“回天”地区、北部中轴的42公里骑行绿道,搭建了一个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促进自行车、步行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同时,北京持续推进核心区林荫路网建设工作,累计完成37条慢行林荫路。为了吸引市民休闲“打卡”,北京积极打造“漫步北京”文旅骑行主题线路建设工作,累计完成4条文旅骑行线路,引导鼓励市民游客骑行逛京城。
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滨水道、园林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联通融合,打造21条“漫步北京”文旅骑行线路,建设20条慢行林荫道,推动清河1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开放提升西南二环水系28公里滨水道路。在滨水慢行系统和公园中策划并落地一批骑行、马拉松等体育休闲项目,多方式宣传报道,扩大慢行系统影响力,引领绿色出行新时尚。
现场:
东城区王府井地区“慢行友好”环境形成
在王府井大街和大纱帽胡同交叉口,北青报记者看到,路口经过一系列改造后,车辆的转弯半径加大,机动车需要减速通过。两条路均有2.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道路两旁也少有车辆违法停车,自行车通行几乎不受阻碍。而在人行步道上则更宽,使用轮椅的居民可以顺利通过。
东城区城管委市政科杨莹介绍说,“我们主要通过取消路侧停车位、压缩机动车宽度等方式,增加王府井大街、大纱帽胡同等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步道的宽度,改善慢行环境。针对人行步道部分井盖容易踩空的问题,我们增加和更新了检查井盖板,让步行环境更安全。”
此外,东城区城管委率先在韶九胡同、锡拉胡同、北官场胡同、帅府园胡同、煤渣胡同、菜厂胡同、柏树胡同、甘雨胡同、西堂子胡同等9条胡同处打造限速区,施划行人优先标识,为行人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石景山高井(石景山城管委供图)
石景山区高井社区打造4公里健身道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是北京市第一个被授牌的“冬奥社区”,也是全国首家、全市唯一一个“冬奥社区”。如今,沿着高井路和高井沟,市民可以“打卡”总计4公里长的蓝色健身道。
石景山区城管委道路设施科科长彭鹏介绍,高井社区是一个紧邻道路的开放社区,石景山区沿着高井路和高井沟共同铺设了4公里健身道,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健身遛弯。
此外,这条健身道串联了冰雪门户、冬奥文化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冬奥社区公园入口五处景观节点,市民在健身遛弯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冬奥文化、放松身心。
数据看成就:
全市数据
共享单车骑行量9.51亿人次,增长约37.6%,市民骑行意愿高涨。
从出行比例来看,2021年北京市慢行出行比例创20年新高,达到47.8%,其中步行出行比例为31.4%(2020年为31.2%),自行车出行比例16.4%(2020年为15.5%)。
从骑行量来看,全市51条道路早高峰断面骑行量超过3000辆次/小时,市民骑行热情高涨。
区域数据
昌平区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作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道,专用道缓解两地间的交通拥堵状况,持续发挥作用。自行车专用路全年骑行量突破 185万辆次。
房山区以长阳镇作为试点进行慢行系统改造,铺设彩色自行车道1.5万平方米,将长阳镇商业区、生活区、公园广场串联起来。根据哈啰出行数据统计,一走到底、一骑尽兴、接驳顺畅、快慢自如的体验,使得该地区2021年全年骑行量同比增加了近26%。
海淀区选定中关村西区开展慢行系统示范工程,共涉及区管13条路。哈啰出行数据显示,该地区成为示范点后,哈啰单车骑行量同比增加了5%。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哈啰出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