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浪漫如何来?一片“冬奥雪花”磨三年
扬子晚报 2022-02-13 16:39

当下热销的冰墩墩“无处可抢”,最近有人抢起了冬奥雪花。说起冬奥雪花,许多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冬奥开幕式上那一朵。96片“小雪花”组成“大雪花”,橄榄枝周围环绕着“银丝带”,“大雪花”和“银丝带”之间非匀速双向同心旋转。采访中,设计师李旻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朵“雪花”历经近三年,反复修改了三百多稿,才惊艳呈现于世人面前。

中国结造型“大雪花”如何诞生?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之火在主火炬“大雪花”中心燃起。随后,位于国家体育场(奥林匹克中心区)及北京延庆赛区、河北张家口赛区的火炬台被依次点燃,将持续燃烧至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并将成为三地的永久性雕塑,今后公众可以去打卡。

你知道“大雪花”背后的故事吗?2019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师的推荐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旻进入到冬奥会导演的设计团队。“当时说通过设计帮助实现导演的创意,就答应试一下,后来才知道是冬奥开幕式美术设计工作。”十人左右团队到后来五人团队,在三年时间里画了有300多稿。

李旻介绍说,按照导演要求,每人设计24个国家的雪花,一共设计100个国家的雪花,一开始要是设计一百朵完全不重样的雪花,代表不同的国家。最开始是大家放开创作,设计元素考虑过各国地标性建筑图案、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如中国结、仙鹤、牡丹花、梅花、紫荆花、荷花、锦鲤、燕子、中国建筑屋顶、中国桥等。“前期搜集资料,大量搜集跟雪花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对我来说不是作为参考,要创造独一无二的雪花造型,必须先了解,然后再跳出这些设计。”

再经过反复修改和论证,最后定稿采用“中国结”造型。“最后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中国结,刚开始这个方案是针对东道主中国的。统一后,大家再分头把手头的中国结方案完善。”最终李旻的方案被导演选中作为备选之一,后期仍面临几个月的修改,最终形成一个浓缩大家智慧的版本,由黑弓团队做视觉效果设计及细节调整。

中国结造型更好地展现了中国美学,用简约的线条表达中国浪漫,传统艺术用当代美学表达的结晶。李旻透露,设计中还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删改。中国纹样的美感,需要一定密度才能得到很好体现,但从亮灯效果来看,线条过于繁杂,导致雪花图案过于密集,看不清雪花主题造型创意。“导演让我们推翻方案,进行大幅度删减,删减掉一半以上的线条。“做减法”的过程中也发现,中国结的造型图案既可以保持美感,又代表很好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找到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方式

“张艺谋导演对美学和对细节的把控是极致的,他对我们的要求是特别严苛的,所以每次去工作室开会前我都会做好要重新设计的方案的心理准备。导演每次开会都会有新的想法,会不断颠覆认为不够好的创意,去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而他过人的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很难让你对他的修改意见说不。”让李旻印象深刻的是,导演真的精力特别旺盛,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就三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开幕式忙碌着。“和导演开会到十一二点结束,本以为他会去休息,没想到其实这之后他还有两到三个会要开,基本处于轮轴转的状态。这几年和导演的接触,让我真切感受到他对自己事业的专注和热爱的程度真的是是一般人很难达到和超越的。”

把中国线描应用到现代插画中,在媒体工作的李旻插画中线条的美感打动了张艺谋导演。“包括这次开幕式也是采取有一点现代感,又跟中国传统结合的风格,不同于2008年全新的艺术形式,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些好的创意。”

在完成冬奥会开幕式的设计工作后,李旻又投入冬奥主题的插画创作中。李旻保持着精雕细琢插画的工作习惯。比如2019年鼠年她画了“九鼠送福”,灵动有趣的生肖文化设计打动了不少老外读者。最近,她还重新创作设计了一批雪花。“画了这么多年画,从来没画过这么多雪花。很高兴能把自己一些想法融入雪花中。”

在她看来,打破文字和语言方面的隔阂,插画是中国文化输出特别有效的软传播方式,外国观众可以从中获得更直观的有关中国文化的感受。“2017年,我尝试把中式美学的东西跟插画进行结合,色调和表现形式上可能是很现代的,同时又结合传统工笔画、装饰画等形式,我觉得用这样的视觉艺术,可以打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隔阂,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更容易引起共鸣和感动。尽管当下大家都是快节奏阅读方式,但是经过时间沉淀、精致到位的艺术作品,反而在大环境中显得更有艺术价值。” 李旻说,“我老师说,不摹古又饱浸东方韵味,不拟洋却焕发时代精神。这对我触动挺大,对我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很好的引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