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谈及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会否影响医药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1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用药将是一项刚需,“企业的盈利点就在这儿,不可能没有人做”。
据媒体报道显示,对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民众认可度较高,但部分医药企业较为焦虑。有声音指出,这项改革可能影响药企的创新性和生产积极性。
陈金甫对此表示,集采制度的推进,包括具体操作规则的设置,始终把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临床质量提升、老百姓就医可及性这三个目标放在一起,总体平衡考虑。从设计之初,这项制度就紧盯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导向,围绕为中国百姓提供高质量药品,运用价格工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他指出,“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就是为企业考虑,能使企业从私下里跑医院,变成面对面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性行业、龙头企业。“只有通过带量采购、招采的竞争机制,才能让企业在真正的市场条件下竞争,这是个制度性的安排。”
陈金甫还表示,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将有力改善民众的医疗水平,所以用药将是一项刚需。“有人担心,价格下来以后没有人提供药了,其实刚需就在这儿,发展就在这儿,企业的盈利点就在这儿,不可能没有人做。”
据吹风会介绍,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以来,部分药企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企业的研发费用从原来的6%、10%上升至20%。陈金甫认为,这意味着医药行业头部企业既可以做仿制药,更需要进行创新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
他指出,制度性的促进能够使中国医药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走向质量维护、创新驱动,这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对企业来说自然有利好利坏:运用市场规则,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和优化以及质量创新,将会占领未来市场;也有一些企业不能适应这种改革,有可能优胜劣汰,这对社会来说则是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过去,一方面医药行业的质量层级上不去,另一方面大量销售,‘神药’满天飞,实际上既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更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这里面产生了不正之风。”陈金甫认为,集中带量采购带来的影响是制度性的,也是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杠杆作用。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