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结构性降息落地 货币政策工具箱空间还有多大
经济日报 2022-01-26 09:04

近一段时间,降准、结构性降息接连而至。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两个月调降。去年12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2022年,货币政策将如何持续发力,降准、降息是否还有空间?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量价合一靠前发力

“近一段时间降准和结构性降息的幅度以及操作力度充分体现了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落实。”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货币政策量价结合发力,不仅可以实打实地直接推动贷款利率的下降,还释放出了鲜明的稳信贷、稳经济的政策信号。

去年12月以来,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货币政策接连出台。如去年12月6日,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去年12月20日,1年期LPR下降了5个基点;今年1月20日,1年期LPR连续第二个月下行,5年期以上LPR在连续20个月“按兵不动”后首次下降。张旭认为,这些措施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有助于缓解银行发放贷款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率约束,解决所谓“没需求”的问题。再加上2021年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落地,这也有助于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显现和积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有望增加。

“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利率下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2022年,“稳”仍然是货币政策主基调,如何平衡好“稳”与“进”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2022年,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也有较强预期。但我国接连降准和结构性降息,货币政策走向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了“错位”。

“两国货币政策常出现‘错位’的情况。”张旭表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遥遥领先于美国。在过去的10余年中,既存在中美货币政策同向变动的阶段,也有背向而驰的时候。当前出现“错位”是因为我国货币政策是“以我为主”的,其未来的取向以及下次降准、“降息”的时间点都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基本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虽有影响,但并不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中美所处的政策阶段不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经济恢复与防控疫情领先于美国,国内货币政策是常态下的预调微调,围绕支持实体经济、注重政策精准质效,而美联储是在逐步摆脱特殊时期非常规政策、回收过剩流动性的阶段。阶段不同,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上也有差异。

总的看,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孙国峰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应对疫情以来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好跨周期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这些都有助于缓和和应对外部风险。

仍有调控空间

在近期结构性降息之后,市场关注下一步是否还有降息或降准的空间。

“在经历去年两次降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降息’之后,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仍然具有空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疫情以来,面对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不仅有效服务了疫情应对和经济增长,也为后续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空间。

“5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的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率越低空间越大。”刘国强表示。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下降了7.7个百分点,保持基本稳定。刘国强认为,从国际上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经济增长韧性较足,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会快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为未来更好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会保持基本稳定。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但有空间不代表货币政策会“大水漫灌”。娄飞鹏表示,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存在通货膨胀预期,以及美联储等央行加息预期增强,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难以大幅度调整。

“降准之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接下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刘国强说,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展望今年,娄飞鹏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重点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发挥结构引导作用,提高服务经济的质效。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将是货币政策重点发力的领域。

“一年之计在于春。”张旭认为,当前更应“办好自己的事”。在前期政策落地后,对于资金供求双方而言,此时宜早做贷款计划,尽早将贷款落实,以充分享受当前政策红利。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