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投,我不投,他也不投了?蚂蚁消金公司220亿元增资受挫
上海证券报 2022-01-14 23:03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公司)220亿元增资之路,看来并不容易。

1月14日,两家上市公司鱼跃医疗、舜宇光学先后公告暂缓蚂蚁消金公司增资事宜。而昨日晚间,中国信达(四大AMC公司之一)公告将不再参与蚂蚁消金的股权认购。其原因或与近年来监管部门正在着力引导AMC公司回归业务本源有关。

对于增资出现变化,蚂蚁消金公司昨日火速回应: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尽快确定新的增资方案,确保消费信贷业务整改落实到位。

蚂蚁消金公司是蚂蚁集团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承接蚂蚁集团体量最大的消费信贷业务。2021年11月,蚂蚁集团旗下消费信贷两大拳头产品――“花呗”“借呗”均已完成整合,成为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消费金融信贷产品,主要专注于中小额消费贷款。而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则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信用购”服务,满足部分用户的更多额度需求。

三个增资方接连暂缓认购

继中国信达公告退出蚂蚁消金公司股权认购后,又有两家增资方表示暂缓认购。

1月14日,鱼跃医疗、舜宇光学相继就暂缓认购蚂蚁消金公司股权发布公告。

鱼跃医疗公告称,收到标的公司通知,合作方之一中国信达决定不参与本次增资,本次增资方案尚需进一步调整,因此公司、标的公司及其他各合作方协商一致,暂缓本次增资相关事项,待标的公司更新增资方案后,重新评估相关投资事宜。

鱼跃医疗也是蚂蚁消金公司的创始股东之一。

舜宇光学为此轮增资的新股东,其在港交所公告称,暂缓认购重庆蚂蚁消费金融6%股权。

至此,蚂蚁消金公司此轮220元增资计划中,5个新增股东中,已有3个放弃认购,另外两个参与增资的博冠科技和渝富资本,尚不清楚其计划。

对于中国信达退出认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AMC行业“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不断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等核心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中的作用。中国信达不进一步认购增持重庆蚂蚁消金公司,很可能是出于聚焦主业和投资集中度等方面的考虑。

同为四大AMC公司之一的中国华融,如今正按照监管要求回归主业,积极推进机构瘦身。不久前,中国华融已将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公司70%股权转让给宁波银行。

若按原增资方案,中国信达将持有蚂蚁消金公司2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而中国信达去年已经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持有蚂蚁消金公司15%股权。如果进一步参与增资认购,显然,其在蚂蚁消金公司这个单一标的公司的投资度将会比较集中。

消费信贷业务已装入蚂蚁消金公司

蚂蚁消金公司为蚂蚁集团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于2021年6月获准开业,注册资本为80亿元,由蚂蚁集团、南洋商业银行、国泰世华银行(中国)、宁德时代、千方科技、中国华融、鱼跃医疗共同组建,持股比例分别为50%、15.01%、10%、8%、7.01%、4.99%、4.99%。

若前述增资行动完成,蚂蚁消金公司注册资本可以达到300亿元,可以支撑更大的业务体量。

蚂蚁集团上市搁浅后,这两年来一直根据监管要求推进业务整改。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末,蚂蚁集团最受关注、体量最大的消费信贷业务,已经完成品牌隔离,业务装入蚂蚁消金公司。

2021年11月,蚂蚁集团旗下消费信贷两大拳头产品――“花呗”“借呗”均已完成整合,成为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消费金融信贷产品,主要专注于中小额消费贷款。同时,按照征信工作要求,“花呗”正在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额度方面,根据当时的公告,品牌隔离后,大部分用户的“花呗”额度在1万元以内。“信用购”类服务的授信额度,则一般接近其原来的“花呗”额度。

重新定位和定额,也是蚂蚁集团倡导理性消费的举措。2020年12月,“花呗”先是下调部分用户的额度,当时不少网友反馈自己的额度被降到3000元以下;2021年1月,“花呗”“借呗”又上线自助管理新功能,用户可自主调整额度、设置消费提醒、调整付款顺序等。

而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则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信用购”服务。这项业务,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独立审批授信的消费信贷服务类型,可以满足部分用户的更多额度需求。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