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首都发展新动能,北京气质新元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9 07:30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1年,北京的GDP总量迈上了4万亿元大关、增速达8.5%。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促发展的路子,整个的经济结构,甚至是城市的气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从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北京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从全球视野看,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中排名第3,且是连续3年稳步向前。

在国内,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TOP100”榜单,北京企业超过了三分之一(34家)。特别是在头部的前10名企业里,北京企业占了6家:百度、京东、美团、头条、快手、360。

站在北京自身来说,在“疏解整治”过程中,北京经济不仅稳住了基本盘,还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2021年北京GDP总量比2016年增长超25%。这背后是北京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努力,更是北京经济发展动力、产业结构的悄然变换。仅以2021年为例,北京前11个月数字经济增长超10%;信息服务业、电子行业、网上零售额增长均超2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两年平均增长55.7%和46.6%。特别是涌现出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长安链”等关键成果与底层技术,北京已成为全国半导体领域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

可以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提供了新动能、催化出了加速度。

为进一步全面强化北京高科技特质,应该充分发挥创新型政府与创新型企业两个积极性,共同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

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引导力度。科技创新已经是北京一张响亮的名片,但由于高科技的应用场景宽泛,除16区之外,市级层面牵涉的主管部门也很多,全市高科技愿景需要一张市级的蓝图,要不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强化市级层面的高科技发展规划与政策的集成力度,把全市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宏大愿景、重点产业导向与布局、中关村产业园各园区与“三城一区”产业空间分布与侧重点、政策支持等,绘成一张蓝图,让企业家、社会投资能够从一本白皮书或者一个网站“看个明白”,以提高市场与政府、产业与资本的对接效率。同时,按照“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产业生态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政策支撑。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让科技的基因、创新的活力在城市里流畅。多年来,“疏解整治促提升”是北京市政府工作的有机的整体,但是城市居民普遍直接感受到的是疏解与整治、留白与增绿。其实,“提升”是目标,是更高更好的追求。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宣传政府在“提升”侧包括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让全市居民有更多的代入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要加大对那些脱颖而出的高科技企业的宣传,既让市民更多地了解全市科技创新的成就包括在“卡脖子”工程方面的进展,也让高科技企业更多地增强在地感,强化自身与城市的连接,以更多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之中,更多更好地服务市民与国家发展大局。

文化,是北京历史的长久积淀;科技,是当代北京的鲜明印记。当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地融入到文明古都之中,新时代的北京,不仅让首都发展有了新动力,也给城市形象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时代元素。

文/宋甘澍(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聚集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4-07-29
科技创新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
经济日报 2024-03-29
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人民日报 2023-12-11
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经济日报 2023-12-06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京津冀协同发展 | 城市发展活力与居民获得感双提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4
会展业强势复苏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添动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1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人民日报 2023-02-10
丰台大红门地区“华丽转身”融入首都发展大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