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险试点 小微企业首笔获赔16万元 知识产权服务多 委员直播说一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6 07:23

来自民革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钟作客北京青年报直播间

知识产权保险试点降低和分散创新型企业维权风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紧张难题,知识产权服务管家为“两区”建设提供定点和个性化的服务……昨天,本报设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的直播间迎来了来自民革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钟,他介绍了为助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市知识产权局的一系列创新性工作。

知识产权保险试点经验 今年向全国推广

作为北京“五子联动”发展格局中的第一“子”,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离不开众多创新型企业。为了给单项冠军企业和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分散知识产权维权和价值转换过程中的风险,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市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为企业提供包括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知识产权风险保障。“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2021年9月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首批十大最佳实践案例,今年拟在全国推广这个经验做法。”李钟说。

据李钟介绍,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高精尖产业发展与精准支持企业相结合、保险保障与增值服务相结合、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与知识产权金融相结合。试点以来,已经为20家北京市单项冠军企业和312家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总保障金额超过33亿元。所服务的企业覆盖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中的9大类,硬科技产业中的8大类。就在两个月前,试点保险公司在收到一家参保小微企业提交的理赔材料后,及时完成该试点的首笔赔款的支付,赔付金额为16.0562万元,明显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维权能力。

李钟表示,未来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将鼓励更多保险公司参与进来,根据不同企业群体面临的风险类型和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险的产品类型,拓展保险维度,尤其是推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法律费用保险试点项目落地,鼓励北京的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助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北京的创新型企业中,正在艰苦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大多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较大需求,即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因缺少不动产担保带来的资金紧张难题。

“围绕他们的需求,市知识产权局致力于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普惠面,强化政府、企业、银行、保险、服务五方面联动,同时开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线上服务平台,努力促进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李钟说。目前全市协调了50余家科技园区、30余个代理机构,3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共同推进相关工作,推动本市23家银行金融机构的50多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上线。去年前三季度全市专利和商标质押贷款金额共计49.88亿元。而且支持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司融入质押贷款项目尽调环节,形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服务模式,在此模式下完成43笔项目贷款,融资额达6700万元。

这样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政策激励了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以海淀区为例,去年区内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补贴的百余家企业,研发投入约28.7亿元,新增专利申请1627项。

知识产权服务管家 定点服务“两区”

“五子”中的另外一子是大力进行“两区”建设。近年来“两区”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持续增加,但区域内仍普遍存在缺乏知识产权专职部门及人员、专业经验不足等问题,市知识产权局为此专门启动了“知识产权服务管家”专项工作,通过“知识产权局+城区管委会+优质服务机构”的服务管家模式,实现靶向发力、精细服务,为相关园区提供因需定制的知识产权全方位服务,全力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据李钟介绍,截至目前,市知识产权局已面向10个城区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管家工作,覆盖了“两区”建设重点组团(园区)、“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在这个项目中,市知识产权局指定工作人员作为“服务管家”,与区域管理部门指定人员密切对接与配合,依托并调动专业服务机构力量,通过知识产权数据分析研判、实地调研和现场咨询服务、主题培训和政策宣讲、企业“一对一”帮扶、提供知识产权专业系统工具等多种形式,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走进155家企业提供“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累计开展培训、沙龙等活动47场,为2000余名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普及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