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一年节省经费300余万 北京顺义法院全国首创“翼处置”破解异地执行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9 10:18

张贴查封公告、调查财产现状、评估财产、张贴拍卖公告、展示看样、财产交付……财产处置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一环,而异地财产处置,历来是执行工作的难点。2020年北京顺义法院在全国首创“翼处置”模式,2021年12月28日,该法院通报称,通过该模式已累计办理案件200余件,涉及海南、广东、宁夏等28个省市的房产,节约经费300余万元,涉案财产212件,涉案财产金额6000万元,异地财产处置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二以上。

“卫星地图都找不到的房产”顺利拍卖

王某与董某合同纠纷一案中,法院判决董某应给付王某合同款项270余万元及利息。执行法官调查到董某在海南有一套房产,第一时间查封了房产并调取了房屋登记信息,同时,被执行人也提供了房屋购房合同等材料。在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过程中,执行法官发现,按照房屋登记地址,无法在最高院网络询价评估系统中准确定位到该房屋,甚至连卫星地图都无法确定房屋具体位置,无法进行准确评估。

执行法官将案件移交财产处置团队,通过异地财产“翼处置”调查房屋详情并处置财产。

签收案件后,财产处置团队发出需求函,同日平台回函指定由海南某公司负责本次调查业务。在收到回函后,法院发送委托函,根据案件情况,将委托办理事项确定为张贴《申报房屋使用情况通知书》《拍卖公告》等法律文书,调查房屋现状,拍摄房屋及周边照片、视频。经异地司辅机构调查,法官调取材料中的地址系政府规划前的临时用名,现房屋所在小区名称、周围道路名称均已变更,因此卫星地图无法确定房屋具体位置。司法辅助机构向法院提供了正确地址并张贴了法律文书,拍摄房屋及周边照片、视频。

财产处置团队审核无误后,重新填写房屋地址并取得评估结果。在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后,财产处置团队继续推进处置程序,发布拍卖公告。目前该房屋顺利拍卖成交,案款已发还申请执行人,从委托调查至处置完毕用时不到3个月。

全国首创“翼处置”模式 累计办案近5000件

顺义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杨洪涛介绍,该案是 “翼处置”模式运行后执行的首案,司法辅助机构可以利用其地利、信息优势,快速办理完毕辅助事务,以房产为例,通过委托异地司法辅助机构办理,比法官出差办理缩短办案周期2/3以上,确保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高效兑现。

考虑到异地财产的特殊性及司法辅助机构专业程度不一,法院明确划定了委托事项范围,包括调查房屋占有使用情况、调查物业欠费情况、拍摄财产照片、录制视频、张贴法律文书等7类辅助事务。这些辅助事务为财产处置过程中的常见类型,绝大多数辅助机构都能胜任,也满足了法院大部分需求。

在已办理完毕的案件中,大多数司法辅助机构3日内即可办理完毕委托事项,极大提高了异地财产处置效率,为后续工作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异地财产与本地财产处置的无差异推进。

办理过程中,若出现法律难题或当事人情绪激动等突发紧急情况,法院可以随时通过系统沟通交流、视频远程指导。

受托机构完成受托事项后,将办理结果上传至系统。受托机构办理情况不符合法院要求的,法院将说明理由并责令限期补正,平台负责监督受托机构在法院指定期限内补正。受托机构未能完成受托事项,法院决定继续委托司法辅助机构办理的,平台应另行选定受托机构并函告法院。

从2020至今,“翼处置”模式经历了“顺义法院首创—异地法院借鉴—运行平台扩大—推广至全国”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已覆盖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00家中、基层法院,累计办理案件近5000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白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