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治理类街乡镇16个达标退出 治理类街乡镇如何实现“逆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19 20:17

12月19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举行,治理类街乡镇整治提升报告发布,近三年来,累计30个治理类街乡镇纳入市级督导范围,16个治理类街乡镇达标退出,一批群众诉求集中的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预警约谈、调整区划、协同联动...本市多措并举助力治理类街乡镇实现“逆袭”。

治理类街乡镇由市委主要领导在2019年5月份区委书记点评会上首次提出,要求将每月接诉量前十位和常住人口20万以上需补短板的街乡镇作为治理类街乡镇深入开展整治提升,由市疏整促专班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进行督导治理。近三年来,累计30个治理类街乡镇纳入市级督导范围,涉及10个区,面积1020平方公里,占全市6.2%,常住人口532万人,占全市24.3%。这些治理类街乡镇具有人口多、面积大、城乡问题交织等发展特征,成为了接诉即办改革的重点和城市治理的痛点。

在市“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市、区、街道(乡镇)协同联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改革的要求,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聚焦群众诉求集中的重难点问题,多措并举推进整治提升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按照“降量提率、排名提升”要求,16个治理类街乡镇达标退出,一批群众诉求集中的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不断健全,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街乡镇面貌明显改善。

这是如何做到的?报告给出了答案。本市积极将治理类街乡镇工作融入接诉即办改革的大格局,从“吹哨报到”到“接诉即办”,再到“主动治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践行各项改革要求。

同时,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强化区域整体提升。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的思想,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在把脉诊疗中标本兼治,突出整体思维,注重打好街乡镇整治提升“组合拳”。实行“方案 + 清单”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诉求驱动治理的机制。

此外,吹哨报到,协同联动解决重难点问题。坚持“眼光向下、脚步为亲”,不断完善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治理机制,各司其职、协同联动、齐抓共管、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集中力量破解一批群众诉求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本市还注重抓点带面,以改革创新破解难点共性问题。其中包括推动行政区划优化调整。30个治理类街乡镇中有一半以上的街乡镇常住人口超15万人,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注重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服务群众的资源和力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回龙观镇、永顺镇、梨园镇、大红门街道等7个街乡镇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增设社区50余个,优化机构配置,夯实了基层管理基础。

监督也很重要,本市不断完善督导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督导“前有约谈、中有调度、后有跟进”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治理效果。事前有“未进先治”预警约谈。突出主动治理,对当月进入全市接诉量前十但未纳入治理类的街乡镇开展预警约谈,通过实地调研、点位勘察、重点问询等方式,会同市、区、街乡镇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诉求集中问题分析、风险预判,对集中进入接诉量全市前十位较多的区政府发送督导工作建议函,强化对区级经常性指导和督促。截至目前,累计约谈督导39个非治理类街乡镇,向顺义、丰台等5个区发送督导工作建议函,经提醒预警后的街乡镇均未进入治理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毛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