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辖区内共有32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28个,过去普遍存在充电桩不足、门禁缺失等问题。街道办事处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加快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推进充电桩安装工作,大幅提升了物业管理科技化水平,在居住小区这个基本单元不断巩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
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加快平安社区建设。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确定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先以四块玉社区4个楼门院为试点进行探索,后续在其他小区全面推开,统筹协调相关科室、社区党委、派出所进行多次讨论和实地考察,经过四轮研究、比价,最终确定项目实施方案。街道利用区级专项资金并统筹使用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先后召开10次工作推进会、专题会,为辖区32个小区的出入口、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人脸卡口、车辆卡口、智慧门禁等公共安全类感知设备,助力打造“平安体街”。
同时,以自治为保障,全面推进充电桩建设工作。为从源头治理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及室内充电的安全隐患,街道把充电柜(桩)进社区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社区党委通过居民议事厅、流动议事厅等形式,深入了解居民在充电桩建设中的需求和想法。各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积极发挥密切联系居民的优势,对充电桩安装位置和充电价格等居民关心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组织居民共同决定,真正把惠及民生的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目前,街道在32个居民小区内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共完成安装充电桩31组,充电口320个,充电柜28组,充电口210个。
法华南里社区居民张青芝说:“电动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这是老旧小区,之前大家充电都是把电池带到自己家里或者把电线拉下楼来充,不方便还很危险。街道和社区给我们新安装的充电柜,充1小时2毛钱,步骤简单易学,还经济实惠。充电安全了,我们住的也更安心更踏实了。”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为不断完善小区封闭化管理措施,扎紧老百姓家门口的安全“篱笆”,街道办事处积极推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成为东城区第一个楼房区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的街道。
街道办事处联合安装公司、社区积极研究优化卡口管理措施。针对访客、外卖、快递出入问题,在门禁刷脸、刷卡系统上加装身份证读卡器设备90个,实现访客刷本人身份证同时刷脸即可开门通行,既方便了人员的进出,也保证了信息登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针对车辆识别设备无法识别老人代步车、三轮车和残摩的问题,街道通过多次会商研究,最终采用为代步车、三轮车等一一登记入册并配发遥控器的方案,保证了各类车辆便捷通行;智慧平安小区建成后,数据接入社区汇聚平台,打造“社区—街道—派出所—区级平台”的信息网络,实现静动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交换,通过升级布设智能感应设备,小区里有了更加敏锐的“神经元”。通过人脸抓拍、车辆抓拍、高清监控、出入门禁等设备,对车辆和人员轨迹开展24小时监测,大大提升了威慑、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
体育馆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实“六字文章”,不断健全安全保障能力,在居住小区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楼门院落把安全底线守住守牢,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效能,助推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