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区电商:为生产和消费双向赋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9 08:30

山东德州禹城,刚刚从地里采摘下的芹菜迎着晨光被送上去往中心仓的汽车,经过分拣、加工、输送等高效处理流程,这些及时进仓保存的芹菜最终以新鲜的状态被端上了餐桌。禹城芹菜的低损耗、高品质供给并非个例。如今,新兴的社区电商平台能够实时连接农户、农产品和消费者的信息需求与产销诉求,高效、精准的农业供应链应运而生,为解决农产品损耗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让新鲜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详细介绍新社区电商发展情况,让人眼前一亮。所谓新社区电商,贵在一个“新”字,它不仅区别于传统电商“点对点”的模式,也即单个消费者联系单个社区零售店的模式,还在于它能够通过实时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来保障农产品的“新”。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商品,保质期有限,新鲜度本身就具备价值。

以前,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某地农民伯伯的几亩白菜烂在了地里,却找不到销路;某地果园大爷的桃子熟透了掉在地上,却找不到收购商。是蔬菜和水果太多了,以至于不值一文、无人问津吗?恐怕未必。大城市超市里价格不菲的蔬菜水果,向我们展示了另一面:有些消费者也渴望新鲜而又便宜的农产品,但却不易买到。

这就暴露了一个信息差:在农产品市场中,经常会出现消费端和生产端的脱节,由于两者信息不对称,或许难以建立有效的联系,结果导致生产端有货走不出去,消费端有需求却得不到满足。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深入大众生活,甚至社区末梢,这就可以让不同市场主体彼此的诉求和需要充分抵达。

另外,以往农民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往往有着“看天吃饭”和盲目跟风的思想。尤其是后者,往往会造成供给失衡。比如,去年看见茄子销量好、价格高,大家今年便一窝蜂跟进大面积栽种,结果造成挤兑,价格大跌,受损严重。现在,依靠平台提供的信息按需生产,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可以说,信息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谁能够尽可能地收集、分析信息,谁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就能够产生社会价值。正如上述报道中湖北楚牛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登明所说,“以前供货给传统的生鲜门店,总是遇到库存过剩、新鲜牛肉损耗高的问题,现在好了,我每天按照系统安排的订单生产就行。”

生产端的农户不再愁销路,消费端的社区居民不再愁吃不到新鲜农产品,这不正是一种双向满足吗?更重要的是,它还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中间储存、运输环节的消耗,能够尽可能地止损,实现物尽其用。据报道,阿里淘菜菜平台依托百万小店,以及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直采直销网络,已经将蔬菜损耗率从15%降低至3%。

由于新社区电商平台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灵活的、高度协作的联动系统,关键时刻还能为应急反应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淘菜菜的河南仓第一时间“开仓抗灾”,开放仓内所有1000多种物资用于救灾。与此同时,向郑州7000个社区2.1万个服务点运送40多万件食品与生活物品,免费向市民提供。这就解决了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

当下,疫情仍未散去,新社区电商调配供需的作用更加凸显。去年疫情暴发之初,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发布报告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品种结构、上市期,统筹批发市场、涉农企业、种植基地、菜农,及时准确提供产地信息,沟通蔬菜产销信息,协调供需关系,保障均衡供应。”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企业平台所掌握的信息和数据,来统筹菜篮子的全局。

新兴的社区电商,只要能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它就是积极的、进步的,值得推广的。我们常说“数字化便民”,不正是如此吗?

文/秦蕴

图源/新华社

编辑/潘洪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