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苑丨人大法学院院长王轶:世界一流法学院要向人类法律文明贡献思想资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0 22:39

“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能够向人类法律文明去贡献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特别期待人大法学院,当然也期待兄弟法学院校为此共同努力。”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做客“法治湃”时接受北青-北京头条采访,围绕世界一流法学院建设等话题畅谈观点。

1972年6月生的王轶深耕民法学近30年,先后出版了《物权变动论》《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等学术专著,曾参与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专家建议稿起草工作,全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作为顶尖法学院领航人,他期望能重建民族法律文明的自尊自信。

2017年7月26日,王轶接任人大法学院院长,当时确定的目标就是希望去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法学院。

王轶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接任法学院院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于2017年9月8日推动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院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于法治所提出的挑战。

王轶表示,在研究院成立之前,其和十几位年轻同事在一起交流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但是有一点是有高度共识的:对中国的法学院校来讲,大家又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阶段,大家有机会能够和世界顶尖法学院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通过努力,不仅是取得平等对话的机会,还能取得在若干重要领域中设定议题和引领讨论的机会。

研究院从设立至今4年多过去了,以80后、90后为主的法学院的同事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得到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可以说,他们在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站在了世界最前沿。从这一点上讲,我觉得最初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了。”

世界一流的法学院是什么样的?王轶称,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能够向人类法律文明去贡献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特别期待人大法学院,当然也期待兄弟法学院校为此共同努力。”

 “我们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甚至是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重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在法律文明领域的自尊和自信。” 王轶说。

实习生 那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编辑/叶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