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路|隐蔽战线上坚守十年 这名106岁的老人说“这辈子我就献给共产党了”
永定路街道办事处 2021-10-18 21:54

1942年的某一天,一名年轻人在重庆某处不起眼的隐蔽角落中,接过一封盖有火漆印章的加密信封。虽然未拆开信封,但对于信封中文件的重要性,角落中的两人心知肚明,这是一封国民党的秘密信件。

年轻人接过信封后,马不停蹄地将情报交给他的直线联系人。不到半小时,这封密件却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同时,他还收到这样一个答复,“以我们当前的技术,无法保证信件拆开后还能保持原样,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组织商议后决定不拆开信件,并原封退回。”

虽然情报没有传递成功,但这次经历却给这个年轻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辈子我就献给共产党了!”年轻人当时公开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报社编辑,同时也是一名站在隐蔽战线上的中国共产党员,想到组织为了他们的安全放弃重要情报的决定,他百感交集。

这个年轻人名叫郑康宁,1915年生人。重阳节之际,笔者前往老人家中探望,老人的儿子郑济仁讲述了一段父亲的光辉岁月。这名已经106周岁高龄的老人虽然耳朵背了,行动也不便,但仍然熟练地使用手机查阅网上的新闻,但从简单的交流中 ,仍能感受到老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郑康宁的儿子郑济仁介绍,1937年12月,父亲怀着满腔热血在南京加入“抗日先锋队”,后来被组织派往广西、桂林、重庆、济南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无数次冒着危险将情报传递给组织。

“情报传递要通过工作打好掩护”。郑康宁的儿子介绍,1938至1945年,父亲在重庆一家报社担任编辑时,也是为南方局领导传递消息的通讯员。为了不被人发现身份,他会想尽各种方法隐蔽身份,就算再紧张也要装作轻松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要是自己“演”砸了,就一定会牵连到其他同志。面对重重压力,郑康宁在这条隐蔽战线上坚持了10年之久,将自己的青春尽数奉献,直到新中国成立。

“人老心未老”,褪去往日的光辉,如今家住永定路街道106岁的郑康宁虽然腿脚不便,但生活幸福,子女每天细心照料,闲来无事时,他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打开手机观看新闻。郑康宁的儿子介绍,他喜欢学习,原来没有智能手机,他就先学习用电脑,慢慢摸索着学,后来科技越来越发达,他就开始学习用手机发消息、看新闻,现在时不时还会在社区邻里的群中发一些消息,生活丰富多彩。

郑康宁也表示,“多读书、多看报、多上网、多学习就是我长寿的秘诀,如今科技发达,我坐在家中翻翻手机就能知道国家又有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别看我人老了,心里不糊涂,国家如今强盛了,我高兴!”

编辑/张迪

最新评论